油尖多士——精神治疗多多无益

  美国流行精神治疗,「悲伤辅导」的专业随之兴起,但英国人对这种专业有所保留。
  美国人推崇精神治疗,尤其在富贵的名流之中,荷里活大明星譬如珍妮花安妮丝顿,据说因为和毕彼特分手,长期需要精神治疗的依靠;还有英国的哈里王子,最近也承认自己已经接受了五年时间的治疗。
  但英国传统以「上唇紧绷」(stiff upper lip)的坚忍刚毅为荣,反之则视公开哭诉,怨天尤人为软弱羞耻。哈里王子追随美国潮流,向美国名嘴这等陌生人诉心声,公开在电视上暴露家庭私事,不仅是王室的耻辱,还违背英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遭到英国国民普遍之鄙视,非常合理。
  如今终于有医学界专家声称,长期依赖治疗并无帮助,治疗的次数愈多,就愈没有用,称之为「治疗超负荷」。何况,治疗收费不菲,英国治疗师平均收费六十五英镑一次,治疗师若为保证自己的收入,设法长期留住客人的动机,也不能完全排除。
  还有病人表示,「悲伤辅导」在初期有效,但时间一长,每一次治疗只是令他们沉浸在痛苦之中,变得更加情绪化,治疗师实际上没有解决方案,还不如放假旅行有效。
  不少英国人依然认为,和陌生人谈论私事令人尴尬,清官难断家务事,治疗师对其家庭背景,以及家庭成员的关系,毫无认知,治疗师的意见是否真的具有专业价值?美国人这套情绪辅导,其实是放弃自身理智的力量,而将自我克制和振作的责任,推卸给所谓专业人士,假手于人。宣泄得多,忍耐得少,而意志薄弱,巨婴或「白左」,都有此特征。
陶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