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点评——谁来照顾阿爷感受

  人大常委会完善香港政制方案出笼,坊间的反应并不强烈。看网上搜寻的次数,香港人对这个话题近乎冷感。当然批评声音总是有的,有人说新政制减少了民意的表达,没有考虑支持反对派的市民的感受。
  听到这个讲法,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话说中央计划修订香港政制的时候,曾咨询香港各界人士的意见。有一个商界人士对搜集意见的中央大员说:「搞这么多设计来增加爱国者在选举中的议席,但假若他们当选的得票率不高,对方就会说你没有认受性,他们输得不服气,没有照顾对方的感受。」
  中央大员听到这个意见就无名火起,说:「对方在二〇一九年打、砸、烧的时候,有没有照顾过你们的感受?你们就是太过仁慈,经常照顾对方的感受。中共有哪一点对不住香港人,还要照顾这些人的感受?」中央大员意气难平:「建制赢一票也是赢,不用照顾感受。」
  中央大员实是有感而发,中央已经忍了香港二十四年,已经忍无可忍,觉得反对派走上歪路,有些人想颠覆香港及中央政权。中央大员还直言:「本地建制派没有做好爱国爱港工作。」
  这个故事让我觉得香港的反对派也好,建制派也罢,很多时都太自我中心,将自己看得太大。
  二〇一九年发生的事情,是一场意图夺权的政变。古往今来,策动政变失败的人,被追责杀头,甚至被诛九族,实在稀松平常。现代虽然已文明很多,但追责仍少不免。其实,大家只要看看新政制方案之中,在选举委员会哪个界别的席位被缩减,就知道中央要惩罚甚么人。例如第二界别专业界别的教育界,原本分教育界三十席及高等教育界三十席,一共六十席,现合并成一个教育界,只剩三十席;医学界原本有三十席,卫生服务界有三十席,现在合并成医学及卫生服务界,由六十席缩减成三十席;社会福利界由原来的第三界别调到第二界别,亦由六十席减到三十席。
  只要想想上述这些界别与二〇一九年发生的暴乱有甚么关系,就清楚明白。教育界早已被社会认定是导引香港年轻人激进化的始作俑者,除了曾经在港大教书的「理论大师」戴耀廷鼓吹「违法达义」的歪理之外,也有很多老师教导学生,甚至身先士卒参与暴力示威。在中央眼中,香港教育界已经病入膏肓。
  医护界在去年疫情初爆之时,有人发起大罢工,这完全是政治上脑,违反了他们救急扶危的专业责任,
  社福界亦不乏暴乱先锋,在二〇一九年时,除了有人暴力上街之外,亦有不少社福界人士走上街头,「保护」暴力示威者,阻碍警方执法。
  在新政制方案内,上述的三个界别,在选委会内都由原来的六十席减半至三十席,当中又抽走一半议席给予相关界别类别的法定咨询组织的负责人,再加上如全国人大政协,若属于医护、社福、教育界别的,可以选择在这些界别出线,会令这些界别的直选席位买少见少。上述界别的议席,被减半减半再减半,最后可供直选的可能只余十席、八席。
  有来自专业界别的建制派人士坦言,觉得很「心噏」,觉得多年来努力争取更多议席,以提高影响力,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
  正如我之前讲过:「在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整个界别走上了政治歪路,界别内所有人都同受其苦。
  如果说大幅减少席位是一种惩罚的话,大家应该从受罚中学习,重新认识自己的专业责任和政治承担。假若人人都只著眼于自己的政治权利受到甚么损害,却完全没有想过自己应负甚么责任的话,只想自己的感受,没有想阿爷的感受。即使经历再多的重挫,也不会学到任何教训。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