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尖多士——环保这件事

  自从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和「全球主义精英」搏斗以来,退出一系列国际组织,连锁效应下,香港民间对于一些跨国非政府慈善组织的印象也有所颠覆。
  过去十几二十年来,香港中产阶层(包括对前途甚有憧憬的年轻人)追随西方左派知识精英的号召,生活方式渐与之接轨,包括健身、瑜伽、素食、冲咖啡、爱护动物,崇尚环保等,本来是好事,但吊诡的是,这种美好生活甚至「更为道德」的生活方式,成本如何?到底有多少人能负担?还是说,只是富裕社会的专利?
  譬如推动素食、健身的代言人,都是荷里活明星、模特儿,他们宣扬有机蔬果,不但种植要求严格,售价高昂,绝非普通人能负担,到底是更为简朴的生活,还是变相的另类奢侈?即使自称戒吃牛扒,其宠物吃的是甚么肉呢?
  环保堪称当今政治正确第一议题,但关注气候变化的「领袖」,无论是政客还是社会名流,无一例外都是富豪人物,甚么气候峰会,通常在顶级豪华度假圣地举行(或佐以香槟鱼子酱),证明讨论环保,其实是富裕社会专利,即使瑞典「环保少女」也不例外,她的家庭和成长环境,肯定优于东南亚同龄少女—后者很可能已在血汗工厂打工而不得不辍学。
  但在西方中产甚至富豪口口声声要环保、简约的同时,还有许多穷人在梦想物质富足充裕,当这些人连快餐也买不起,有机蔬菜对于他们而言,是难以想像的概念。将这些问题连起来,这种美好生活,显得虚伪:戒吃牛扒,或许能令人自我感觉良好,但和环保没有甚么关系。
陶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