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灾|港股低位浮沉难反弹 刺激经济方案泡汤
市场一直盼望二十大会议炮制一些「惊喜」,例如具体通关政策,国内对疫情防控取态有所改变,或推出刺激经济的措施等,最终所有希望统统落空。本港施政报告亦了无「到肉」的刺激经济方案,连唯一对楼市「撤辣」及「降低」股票印花税等小小希望,均只字不提。所有令香港经济止血的憧憬「泡汤」,相信仍要再坐一会。
尽管美股不断炒上,而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却曾出现「洗仓潮」,阿里巴巴一度跌穿美上市时的招股价;人民币的汇价进一步下挫,每百港元曾见93元人民币以上,这现象令人忧虑。货币贬值足以影响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人民持有的资产贬值,将影响民生,进而拖累北水力度受损。港股无跟随外围反弹,反而掉进「一浪低过一浪」的深渊;乃基于上述的症结令投资者无法释怀兼失却耐性,要钱唔要货,无疑进一步加重沽压,成为跌市的元凶。

港股跌穿15,000边缘时,曾作出「有心无力」的反弹,惟短期内除非国内有落实的维稳汇价的措施出台,令人民币有所转强,或有出台挽救经济的正面方案,否则港股前景仍未见曙光,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亦风雨飘摇。若投资者认为恒指到此水平,属于「抵买」,可选择分段购入,及要做定心理准备作中长线持有。
传统十月「股灾月」尚余三个交易日即过去,以「股灾」一词放诸全球股市或太过以偏概全,单单投资美股的人就肯定不会认同;但套在港股上,则所有人都会举脚赞成。截至昨天,本月恒指高(18,097点)与低位(14,947点),已下泻3,150点,除创下近年单月跌幅最高外,更创下25年新低,港股已重返回归前水平。
另一边厢,美股本月内曾低见28,715点后,迅速反弹至近32,000点,「气势返晒嚟」。昔日的港股,往往也给人「喜出望外」的感觉,不论新股 IPO 及投资价值上,均名列前茅,风头一时无俩。今年港股荣获多项第一,可惜都是倒数第一:跌幅全球称冠。港股投资者近期看著报价机,每天只见绝大部份的股份,创下52周新低,每天收市检讨,结论离不开「今日之低便是明日高位」,股价「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坊间更将今周港股大挫,归咎于秋官剧集重播产生的「丁蟹效应」再次应验。苦无死因可究,惟有接受毫无科学根据说法。
笔者:许绎彬|耀才证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
负责集团的整体业务发展、营运及管理。曾任职多间证券行,拥有逾25年证券及期货业经验,及超过10年分行管理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