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科技嘉年华开锣 应科院展示六大科研亮点 全民共享创科成果

更新时间:11:15 2025-10-22 HKT
发布时间:11:15 2025-10-22 HKT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应科院)于本届「创新科技嘉年华」展示多项尖端创新技术与应用方案,涵盖人工智能、智慧出行、医疗科技、建筑科技及智能生产等范畴,让市民近距离体验创新科技的力量。本届活动以「创科点亮梦想」为主题,由创新科技署主办,即日起至10月26日于香港科学园举行。

应科院行政总裁孙耀达博士工程师表示,应科院积极支持香港特区政府推动全民科普教育,播下种子助力本地创科生态蓬勃发展。他说:「应科院致力研发『贴地』且具实际效益的创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协助提升营运效率及解决痛点。我们乐于藉这项年度盛事,向公众展示我们引以为傲的科研成果。」

他续指:「『创新科技嘉年华』每年吸引数十万名市民参与,冀能启发更多年轻人投身创科领域,发挥潜能、成就梦想。」

多位政府官员和立法会议员到访应科院展位,并与应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师、行政总裁孙耀达博士工程师和科研团队合照。
多位政府官员和立法会议员到访应科院展位,并与应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师、行政总裁孙耀达博士工程师和科研团队合照。

市民亲身体验 创科融入日常生活

在应科院展位上,市民可亲身体验互动数码科技展示,试玩生成式人工智能游戏,并认识应科院的崭新科技,包括专为无线胶囊内窥镜而设的专用系统晶片、大批量钻石颜色自动分级仪、无人机和低空经济相关科技,以及专为组装合成建筑而设的智能光学精准定位系统等。应科院欢迎市民于嘉年华期间亲临展位,一同探索创新科技如何融入日常生活,体验香港科研实力与创科成果。

胶囊内窥镜专用系统晶片 实现七倍高速影像传输

应科院科研团队历时三年成功研发,专为胶囊内窥镜而设计的无线高速数据传输专用系统晶片,实现多项技术突破。资深工程师覃兆童 表示,新晶片的数据传输速度较传统方案提升超过七倍,支援 1080P高清影像输出,晶片体积亦缩小约42%,在胶囊内窥镜领域具显著技术优势。

他指出,胶囊内窥镜检查过程简便安全,患者只需吞下一枚胶囊,即可完成全消化道检测,毋需麻醉并可降低交叉感染风险。然而,市面上现有的胶囊内窥镜受限于像素及帧率,往往难以捕捉细微病变;应用新晶片则能清晰呈现肠胃道微小病灶,大幅提升临床诊断准确度。

唐靖基补充,研发过程中团队须克服多项挑战,包括晶片电路设计、影像讯号处理、无线通讯算法及通讯协议优化等技术难题,最终成功打造出性能稳定、画质卓越的新一代晶片。

他续指,整个研发历时三年完成晶片核心设计,并于过去一年完成技术转移及工程样品制作,目前项目正进入认证及量产筹备阶段。据了解,搭载有该新一代晶片的胶囊内窥镜系统计划明年在内地开展临床测试,预计香港区也有望明年完成相关认证并正式推出,为本地医疗界带来全新微创诊断方案,推动消化道检查迈向智能化与非侵入式的新里程。

覃兆童(左)与唐靖基(右)介绍应科院研发的胶囊内窥镜专用系统晶片。
覃兆童(左)与唐靖基(右)介绍应科院研发的胶囊内窥镜专用系统晶片。
团队研发的系统晶片大大提升诊断的准确度,若加上相匹配的人工智能辅助检测工具,有助推动筛查,以便及早治疗。
团队研发的系统晶片大大提升诊断的准确度,若加上相匹配的人工智能辅助检测工具,有助推动筛查,以便及早治疗。

钻石颜色自动分级技术 提升珠宝检测标准

应科院科研团队成功研发高精密自动化钻石颜色分级仪器,运用专利光学分析技术及内部参照标,大幅提升分级准确度与检测效率。该系统误差仅为正负0.5级,可于生产线上连续评估钻石颜色,简化流程并解决传统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为行业建立新标准。

资深工程师王岳琳表示,系统透过光学感测技术,同时量度样本与参照色,并以专用软件即时进行图像分析。当钻石旋转一圈后,系统即可自动判定颜色等级,全程约需30秒,实现快速而精准的分级结果。他指出,新系统的另一项突破,是能同时处理多颗钻石,「传统设备一次仅能测一粒,现时技术则可同时分析十颗样本,效率大幅提升。」团队计划将仪器导入生产线,结合自动化装配及机械手臂,推动钻石检测全自动化生产流程。

此外,应科院物联网感测与人工智能技术总监张春博士补充,团队亦同步开发钻石净度检测技术,运用图像分析及人工智能演算法,辨识细至十余微米的裂纹与瑕疵,为钻石「4C标准」(颜色、净度、切工、克拉)提供更全面的自动化检测方案。若能实现四项指标全面自动化,将显著提升珠宝行业品质控制及国际竞争力,为香港及大湾区珠宝制造业注入新动力。此外,应科院亦探索技术的新应用场景,例如在芯片领域进行微米级的缺陷检测。

王岳琳(左)与张春博士(右)介绍钻石颜色自动分级技术。
王岳琳(左)与张春博士(右)介绍钻石颜色自动分级技术。
系统自动判定钻石颜色等级,约30秒完成。
系统自动判定钻石颜色等级,约30秒完成。

应科院研发AI文件真伪侦测技术 助金融机构防范诈骗风险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迅速发展,不法分子利用AI伪造文件与图像的手法愈趋高明,令金融及保险机构在审批贷款或保险索偿时面临更大风险。应科院团队研发的AI诈骗侦测系统运用多媒体分析、电脑视觉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金融及保险等行业提供实时风险警报。

应科院多媒体系统及分析、人工智能及可信技术总监邓羽真博士表示,现时不法分子只需输入简单指令,便能生成逼真的身份证、账单等伪造文件,传统人工核对已难辨真伪。AI诈骗侦测系统能自动判断文件是否由AI生成或经修改。系统从图像中抽取肉眼难察的「数码指纹」,侦测图像拼接、字体异常或金额不符等可疑情况,并生成报告供审批人员参考,大幅提升准确度与效率。

邓博士指出,香港在AI伪造文件侦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方面已居领先地位。未来,该院将继续与业界合作,推动AI防诈骗方案的实施,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

占紫阳(左)与邓羽真博士(右)介绍AI文件真伪侦测技术。
占紫阳(左)与邓羽真博士(右)介绍AI文件真伪侦测技术。
系统自动侦测文件字体异常与金额不符等可疑情况。
系统自动侦测文件字体异常与金额不符等可疑情况。


「创新科技嘉年华2025」

日期:即日至10月26日
应科院展位:香港科学园10W地下(红区B-07)
网址:https://innocarnival.hk/

完成每项任务可获印章乙枚,集齐三款印章,即可换领精美限量礼品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