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申诉王|50元一包澳洲一口牛是合成肉 记者实测又硬又无味
发布时间:08:00 2025-04-07 HKT
香港市民经常光顾冻肉舖购买食材,《星岛申诉王》调查发现,不少冻肉店都有售卖疑似「合成肉」的平价牛柳粒及带子。甚么是「合成肉」?即是用食用黏著剂,将价值较低的碎肉黏住,造成肉粒形状,价格一般较为实惠!记者首先到香港仔一间冻肉店购买一款50元独立包装「澳洲一口牛」,再到其他冻肉店购买牛柳粒进行测试,分别是30元的散装「美国安格斯牛柳粒」,以及25元有日文包装的号称「日本牛柳粒」。与此同时,记者再网购3盒带子,其中一盒标榜日本天然带子,并找来专家解构一下「合成肉」的食用风险。
其实早前有网民在社交媒体上,图文并茂申诉自己家人贪平,购入100元两包的「澳洲一口牛」,然而,回家打开后发现牛柳粒肉质粗糙,浸泡后更出现松散现象,怀疑买到「合成肉」,最终因担心食用安全而丢弃。
合成肉肉质松散 与真牛肉差异大
为了解「合成肉」的肉质及口感,记者先从牛肉的外观分析,香港仔购入的50元「澳洲一口牛」,肉质色泽不一、纹理异常;30元的「美国安格斯牛柳粒」虽较结实,但解冻后不断渗出鲜红色血水,且脂肪粒用勺子轻轻一刮便剥落;25元的「日本牛柳粒」在解冻后更出现松散分离情况。至于3盒带子,其中两盒合成带子粒粒大小均等如象棋,而标榜天然带子那盒则呈现不规则形态。
口感又有甚么区别?《星岛申诉王》派出记者Bubble和Sammi进行「品尝盲试」。她们形容「澳洲一口牛」肉质松散似猪肉,「美国安格斯牛柳粒」硬如香口胶且毫无肉味,最便宜的「日本牛柳粒」仅有调味料味道,完全没有肉香;相比之下,价钱较高的牛肉粒则呈现清晰纹理,食用后口中弥漫自然肉香。而在带子试食环节,两人也能轻易分辨出合成带子及天然带子,她们形容合成带子的口感似鱼蛋,与真带子的结实质感差异甚大。
专家指出售合成肉非违法
《星岛申诉王》邀请化学博士K Kwong解释,他指,「合成肉」是使用食用黏著剂,将不同的碎肉黏合重塑而成,营养价值虽然与真肉相近,但需注意制造过程的卫生状况,若处理不当或会滋生细菌。他建议消费者可从两方面辨识,第一要细阅包装标示,真肉通常只标注肉类名称,而「合成肉」会列明有各种添加剂。
第二从肉质方面分析,真肉纹理自然、色泽均匀,合成肉则出现颜色深浅不一、质地松散等特征。K Kwong续指,合成带子是通过带子碎肉混合其他食材,如淀粉、鱼浆、虾浆等再灌浆而成,由于是倒模制造,所以合成带子形状大小相同。
有17年经验的建华集团肉类资深采购员田景录(Ivan)指出,由于「合成肉」的形状统一,且利于成本控制,餐饮业偏好使用「合成肉」。他透露,真牛肉市价约每磅70至80元,「合成肉」相对便宜30至40%,大约每磅40至50元,若遇到价格过低的产品应提高警觉。
Ivan特别提醒,合成带子不宜作刺身食用,而优质真带子会明确标示是否适合刺身。
K Kwong和Ivan均强调,在香港出售「合成肉」并不违法,市民无需过度担心,可根据自身经济需求选择。消委会则呼吁相关业界应清晰标示产品成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海关亦提醒商户,若对货品作出虚假或误导性陈述,可能触犯《商品说明条例》,市民可就此举报。
如果大家在街市买菜中伏,欢迎与《星岛申诉王》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