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基金7周年 活化医院道古迹作全球总部 梁振英:基金会弘扬「一带一路」合作精神

更新时间:13:45 2025-11-21 HKT
发布时间:13:45 2025-11-21 HKT

香港民间慈善机构「共享基金会」今年踏入7周年,进驻百年历史建筑医院道4号作为全球总部,并将成为开展国际医疗援助、青年教育及跨文化合作的重要基地。共享基金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今日(21日)表示,基金会是在香港成立的本地专业互助组织,主要于海外及内地开展工作,同时也在香港推动人文交流与公共服务,通过实践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联系与民心相通,并弘扬「一带一路」合作精神。

梁振英续指,基金会成立至今7年,期间虽受3年疫情影响,但工作仍持续推进,具体工作成果包括在10个国家设立18个服务类别,签署了61份合作协议。此外,基金会「消除白内障致盲项目」开展3年间完成逾2.5万例免费手术;「直接饮用水项目」向东帝汶捐赠100台采用纳米技术的直饮水机;今年亦先后与山西省政府、柬埔寨,及老挝卫生部商讨中医药应用及合作方向;在瓦努阿图7.3级地震后分发5,000个物资包等。

设全球总部推广基金会的理念

问及全球总部对未来工作有何帮助,梁振英解释,这个选址对基金会最大得益在于能加强与社区的互动,毕竟这是一幢独立运作的建筑。由于建筑位置显眼,许多行人和车辆经过时都能看到,他希望透过总部,能够再次向社区推广基金会的理念,并延伸至整个香港。至于具体迁入时间,梁振英表示,基金会现有的办公室租约明年才到期,因此无需急于搬迁,计划在现有租约到期前,再逐步迁入上层空间。

共享基金会总干事陈英凝表示,过去基金会主要在海外开展工作,并组织香港青年前往当地做义工,香港仅进行少量培训。如今拥有总部后,青年义工将成为大使,未来可持续参与社区活动,并担当项目介绍者。

每年办两次开放日展示工作成果

陈英凝亦表明,基金会每年大概举办两次开放日,向市民展示工作成果,并让其了解该建筑多年来在本港公共衞生发展领域的历史。此外,平日亦接受预约参访,原因有二,其一,大楼为24小时运作的国际工作平台,48名员工需协调10国事务,需有效引导访客了解运作;其二,许多海外合作大学曾参与基金会国际项目,未来若他们访港,希望可安排其与香港青年、民众交流,实现「民心相通」的双向互动。

基金会的国际救援工作拓至四大洲共10个国家,包括老挝、柬埔寨、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吉布提、东帝汶、洪都拉斯、瓦努阿图、斐济和哈萨克斯坦,在八大医疗与公共卫生领域为当地民众提供援助,成果在今年9月获外交部在例行记者会中予以肯定。

记者、摄影:曹露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