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医学院研究显示癌症患者接受球囊心包切开术 心包积水复发率降至12% 免反复「拮针」引流之苦

更新时间:11:49 2025-11-21 HKT
发布时间:11:49 2025-11-21 HKT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今日(21日)公布一项临床研究结果,发现癌症病人接受球囊心包切开术后,心包积水复发机会降至12%,较传统手术大幅减少80%,不但避免患者重复抽针引流,减少住院需要,出现心包填塞风险亦仅为4%。是次研究结果已于国际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发表。

过去传统心包穿刺引流术虽可减少心包填塞的风险,但复发的机会高达60%,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素。叶氏家族基金肿瘤学教授兼中大医学院肿瘤学系陈林指出:「推算全港每年约有100至150名晚期癌症患者因恶性心包积水需要接受心包穿刺引流手术,惟患者术后因心包积水复发,需多次入院『拮针』抽走积水,每次均需至少留院数天,不仅增加感染风险,更影响生活质素。」

球囊心包切开术大减恶性心包积水复发及心包填塞风险

为了寻求更合适的治疗方法,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研究团队于2020年至2024年间,于本港4间医院招募50名18岁以上罹患恶性肿瘤、有心包积水(范围10毫米或以上)的患者,进行一对一的随机临床研究,当中25名患者获安排接受球囊心包切开术,余下25名则接受心包穿刺引流术作为对照组。研究发现,接受球囊心包切开术的患者,于术后6个月恶性心包积水复发率仅为12%,远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复发比例,心包填塞风险亦仅为对照组十分之一,只有一名接受球囊心包切开术的患者出现心包填塞。

研究数据同时显示,两组患者接受手术后,无论是3个月及6个月存活率,或是6个月无心包填塞存活率,均无显著差异;术后生活质素评估亦显示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区别。

首度印证更胜于心包穿刺引流术

是次临床研究的结果令实验团队相当满意。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助理教授谭广明指,过去不少研究已显示球囊心包切开术的可行性,而是次随机临床研究更首度印证经皮球囊心包切开术于减少心包积水复发,更胜于心包穿刺引流术,并能显著减低心包填塞出现风险。而中大医学院外科学系心胸外科主任黄鸿亮亦表示,为晚期癌症者处理心包积水的方法以往主要靠心胸外科手术处理,包括经剑突下切入,或用胸腔镜技术进行心包开窗减少心包积水的复发;惟此类型手术需要全身麻醉,术后需要留院及留置胸腔引流管。相反,新的球囊心包切开术可以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改善病人生活质素。

其中一名患者黎女士亦在会上分享。黎女士自2018年起诊断第4期肺癌,并在2020年2月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她被诊断为恶性心包积水,获安排进行球囊心包切开术。术后康复良好,并接受肺癌标靶治疗,恶性心包积水亦没有再复发。她指,做手术前经常气促,严重的时候甚至要去急症室,做手术后不但没有复发,身体更加轻松不少,精神很好,而且没有再气促。

是次研究第一作者、叶氏家族基金心脏学教授兼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心脏科主任甄秉言表示,利用球囊心包切开术治疗恶性心包积水,于本港公立医院仍未普及,此技术仍于研究阶段。团队期望未来可让更多医院参与研究,并培训更多医生应用此技术,令更多患者受惠。

未来中大医学院期望能够进一步研究以识别最有可能从经球囊心包切开术受益的患者,并且以恶性心包积水复发患者为对象进行经球囊心包切开术多国(台湾、西班牙、泰国等)随机对照试验,务求提升经球囊心包切开术对病人的效益。

记者、摄影:曾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