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间医学院︱科大成功筹办新医学院 自资20亿清水湾建新大楼 目标2028年迎新生

更新时间:13:47 2025-11-18 HKT
发布时间:11:57 2025-11-18 HKT

本港正筹备设立第三间医学院,医务衞生局、教育局今日(11月18日)下午1时在政府总部见传媒,公布最新进度。科技大学获得筹备新医学院工作组推荐,申办第三间医学院。

第三间医学院︱科大将自资建新综合大楼 政府会预留资源支持

政府下午正式公布,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参考工作组建议后,通过批准第三间医学院,交由科技大学筹办。政府指,考虑的因素包括创新策略定位、教学人员、教育学习质素、临床经验等,相信科大的全球视野,足以与现有的两所医学院形成良性互补。

当局指,科大会透过自身资源,包括捐款及工作基金,为新医学院提供部分资金,包括自资20亿元,在清水湾兴建医学院综合大楼;政府亦会预留资源支持新医学院发展支持新医学院发展,并以教资会拨款资助新学额,作为医学院的营运资金。目标2028年迎来首批50个医科学生,预料2032年毕业。

政府亦衷心感谢另外两间提交建议书的大学,即浸大及理大,形容他们在建议书内的建议都很有远见,政府会协助两间大学跟进其提供的方针,一同发展其优势。

局方期望第三间医学院可与本港现时两间医学院产生协同创新,以致叠加效应,长远提升本港医疗科研教育水平,达致香港发展成国际医疗创新枢纽的目标。

蔡若莲:政府密切留意本地生及非本地生比例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表示,现时以超额收生形式招收的非本地学生上限为50%。指医学生是特殊人力规划的学科之一,政府会密切留意招生情况,以及本地生及非本地生的比例。

对于非本地生收生要求、来港时或会遇到语言障碍等问题,蔡若莲相信大学会考虑安排相关语言课程安排。至于非本地生留港,本港现时有IANG计划,可令非本地生毕业后可有24个月留港签证安排,亦适用在新学科。

医衞局亦提到,医生很多时候面对病人,强调「沟通能力是必要」。而香港作为国际化城市,是希望医疗人员能懂得「两文三语」,因此第三间医学院会在这方面作出适应,入学时或设一定要求,课程设置亦会考虑语言沟通能力。

医衞局表示,当局科大的方案策略定位非常清晰,融合科研与医疗于一体,全球视野相当广阔,对招聘教授以至招生有一定优势,财政实力亦较雄厚。

评核考虑10个准则 非以票数或「打分制」决定

局方又指,科大提出的财政安排能够配合政府要求,以配对形式资助筹建新医学院,包括在牛潭尾用地未完成相关兴建前,会于过渡期内自资20亿元在清水湾校舍兴建新医学院综合大楼。根据科大提出的财务方案,未来25年,大学与政府斥资比率约为1比1,能配合政府提出的财务配对政策。

局方补充提到,相关工作组作出评核时,考虑了10个准则,并非以票数或「打分制」决定。三间大学提出的方案均非常精细,有不少创新地方,各有优胜,「我亦都曾经出现脑交战」,最终大多数支持由科大筹办,强调讨论过程绝对是专业及全面。

消息:三间大学方案各有千秋

对今次科大成功中选原因,消息指三间大学方案是各有千秋,着眼点各有不同。而科大方案的科研定位明确,且结合临床科研元素,加上学校在创科上有一定成就,考虑到本港正锐意发展为国际医疗创新枢纽,科大方案既能吸引世界人才来港,亦能帮助学生「向外走」,故在一众方案中被排得较前。对科大在2028年开始招生,教学人员准备是否已就绪,消息指科大明日将开记者会交代,惟因其课程属四年制,首年属基础的医学课程,临床教学会在课程的较后期才展开,相信院校仍有时间寻找合适人才,据悉对方亦正开始「埋班」,但不会低估当中难度。

科大方案科研定位明确

至于报读学生是否必须具备理科背景,消息指要由科大作出公布,但强调相关课程需符合医委会的要求,也要通过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审批。

对港大和中大亦开设「第二学位」医科课程,与科大未来的课程如何「错位」发展? 消息指,港大和中大各开设25个学额,且据学校公布能超额吸引到世界顶尖大学学生报读,反映香港医科对顶尖学子的吸引力大,而科大在世界排名亦高,科研上亦属知名大学,相信开设的50个学额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第三间医学院培训的学生能作临床服务是基本要求,但科大课程亦重视培训的医生可做科研,与现有医学课程已有不同性」。对于科大学额会否再加,消息指50个学额是「起步」,未来则要视乎医疗发展情况再决定。

医管局负责提供教学医院配套

至于清水湾临时校舍运作期间,相关教学医院安排,消息指医管局会负责提供教学医院的配套,在牛潭尾的新综合医教研医院建成前,可由联合医院、将军澳医院和启德医院作配合;若牛潭尾的医学院建成后,配套的医教研医院未建好,也可由北区医院作分担。但消息强调,因预计科大的临床教学需求最快在2030年始开始,届时可再作安排,未有固定方案。

对由清水湾临时校舍迁入牛潭尾医学院的安排,消息指需配合北都整体发展,现时未有具体时间表。在财务安排上,未来牛潭尾医学院会获政府资助,但因新综合医教研医院暂未确定性质,方案仍然未定,「如是公立医院便是由政府兴建」。

对理大和浸大未来在医学教育上角色,消息指浸大重视中西医结合,理大则有「医工合一」强项,会继续与其商讨发展,但强调与第三间医学院的建设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