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虚拟偶像掀潮流 港蕴藏开发潜力 设计技术「说故事」缺一不可
发布时间:08:00 2025-10-08 HKT
虚拟偶像成为潮流,继上周韩国虚拟男团PLAVE在亚博举行演唱会,日本虚拟歌手「初音未来」亦将于下月来港开唱。回望香港,有本地音乐科创平台曾开发虚拟偶像,亦有歌手同步于现实及元宇宙举办音乐会。有业内人士指出,香港有足够的技术开发虚拟偶像,相关应用亦有发挥潜力,惟本地市场小,要发展成产业甚艰难;虚拟偶像要懂得「说故事」,再结合设计和技术,才能「活」得长久。展望将来,有专家建议业界为知名度高的艺人开发虚拟偶像,实行「虚实同演」,以加快技术「落地」和普及。
上周三(1日),韩国虚拟偶像男团PLAVE在亚博举行演唱会,一众PLLI(PLAVE的粉丝名称)挤满场馆,包括今年初「入坑」的Kosame。她指,当时在影音平台看到相关直播短片,继而被他们的歌曲吸引,「5位成员各有特色,包办作曲、作词、编曲和编舞,成员之间的互动十分有趣!」

背后也有真身 连线互动
PLAVE在2023年出道,其经纪公司VLAST指出,5名成员背后也有真人,透过动态捕捉技术呈现于观众眼前。至于演唱会,成员并未亲身来港,而是把工作室与会场「连线」进行直播,成员可以即时看到现场观众的反应,互相交流。
有PLLI指,虚拟偶像能透过技术,呈现真人无法做到的舞台效果,充分发挥虚拟平台的优点,「成员可以凭空出现,而且在演唱会途中迅速换装。」
全球各地均有媒体公司开发虚拟偶像,「吸金力」不输真人。2007年,日本公司「克理普敦未来媒体」(Crypton)以语音合成引擎Vocaloid为基础,开发虚拟歌手「初音未来」及一系列角色的主唱软件。据日媒报道,「初音」在2017年创造了100亿日圆(约5.17亿港元)的消费市场,及后更成为不同品牌的代言人,并举办多场演唱会。今年,「初音」推出科幻音乐题材动画电影,全球票房高收1233万美元(约9595万港元),至近月又举行全球巡回演唱会及文化盛事《HATSUNE MIKU EXPO》,香港站的票价介乎488至1488港元。

至于中国,影片分享网站「哔哩哔哩」(bilibili)旗下虚拟歌手「洛天依」知名度高,她多次透过扩增实境技术(AR)登上春晚舞台,更在演唱会与钢琴家郎朗「合作」。
元宇宙音乐会 租借星洲伺服器
回望香港,有本地公司曾开发虚拟偶像。女子跳唱组合Spiral在2023年出道,成员在表演时会穿上配有感应器的紧身衣,让其3D虚拟角色同步于萤幕上跳舞。同年,歌手Tyson Yoshi和Serrini举行全港首个同步于现实及元宇宙进行的音乐会,实体场馆约有1500名观众,网上则有逾2.9万人同时参与;八旬艺人尹光亦于演唱会与虚拟分身「对唱」。
上述虚拟制作出自本地音乐科创平台MUXIC之手,其联合创办人邹健宏指,在技术层面上,虚拟歌手背后普遍由真人穿上配有感应器的衣服,「操控」虚拟形象与外界互动,而尹光演唱会则改用动态捕捉技术,「只要尹光一动,镜头便会捕捉其动作,再呈现出来。」团队更利用人工智能(AI)制作了一支咪高峰,即时生成尹光的声音效果,「观众可以透过咪高峰,即时转换成尹光的声音,与尹光本人合唱。」
他续说,元宇宙音乐会的难度最高,除了把两名歌手的演出即时转换至虚拟世界,每名观众可以创建其个人虚拟形象,在独一无二的角度欣赏演出,更可在元宇宙和其他观众一同跳舞、拍掌和拥抱。他指,互动越多、形象越细致,对电脑运算能力的要求越高,当时1台伺服器只可照顾10名观众的需要,音乐会最终动用3000台伺服器,「香港的伺服器不够,为了解决问题,我们花了过百万元租用新加坡的伺服器。」


「虚实同演」 前期工作不容忽视
表演虚实转换之外,制作虚拟形象的前期工作不容忽视。动画师Miriam分享,虚拟形象以多边形建模技术创建,可大致分为「动漫」和「真人」两种风格,前者的面块较大,渲染(rendering)时间较快,可节省电脑运算能力及成本,但看起来或颇为粗糙,要从设计着手捕捉,「角色要有新颖的造型,而且合观众眼缘。」后者的效果像真,符合人体比例,工序繁复,例如角色的皮肤要分颜色、质感和高光等多层渲染,「成本自然较高。」
她举例,已故美国歌手云妮侯斯顿,在离世后仍有3D演出,其虚拟形象极为像真,背后需要功能性较强大的引擎和软件。她分享,现时开发团队会应用游戏引擎,例如电玩游戏《黑神话:悟空》的「虚幻引擎」(Unreal Engine 4),「游戏引擎会即时渲染画面,十分仔细。」
Miriam补充,团队创建好虚拟偶像的3D模型,要「落骨」绑定感应器对应模型的位置,再作修饰;近年AI应用渐趋普及,亦节省了绘制不同角色形象的时间。
邹健宏指,香港有足够的技术开发虚拟偶像,相关应用亦有发挥潜力,如企业可以利用AI,向虚拟角色灌输品牌知识,充当公司代言人。但他直言,本地市场较小,要发展成产业甚艰难,需要娱乐公司及商家看到个中商业价值,而且企业要「养活」虚拟角色,背后推广要有故事性和持续性,「很难『空降』一个虚拟偶像走红。」Miriam同意指,虚拟偶像要懂得「说故事」,结合设计和技术,才可以「活」得长久。
展望将来,邹健宏认为,本港可为知名度高的艺人开发虚拟偶像,实行「虚实」同时表演,甚或为企业设计原创角色,设合不同活动主题载歌载舞,或能加快技术「落地」和普及。
网民诽谤虚拟偶像 韩国法院判赔
早前有网民恶意侮辱韩国虚拟偶像,终被经纪公司提告,法院裁定须作出赔偿。
上月,韩国法院裁定一名网民诽谤PLAVE,须支付50万韩元(约2760港元)赔偿金。据外媒报道,涉事被告于去年7月在社交平台发表恶意言论,辩称相关评论仅针对虚拟人物,与现实人物无关。法院裁定,虚拟形象不仅是一种视觉影像,更应被视为一种自我表达及社交互动的形式;若虚拟形象被广泛认可为其用户的代表,针对虚拟形象的侮辱,即可被视为对用户本人的侮辱。
AI普及 易成攻击目标
随着AI应用日益普及,虚拟偶像更容易成为攻击目标,被制作虚假图像或影片抹黑。由于虚拟偶像有常设的外表,例如发色、瞳孔色及发型变化不大,故更容易被「模仿」。以日本虚拟歌手「初音未来」为例,其角色设定包括标志性的蓝绿色双马尾、M字浏海及耳机。
有粉丝指,AI影音资讯难辨真假,已有共识只浏览官方的影音内容;一旦发现有人恶意制作假图或影片,便会透过官方渠道举报,「共同守护偶像的名誉和成果。」

立牌打卡制应援物 粉丝:真切感受存在
有粉丝表示,虚拟偶像跟真人偶像无异,期望社会不要以偏见看待。
PLAVE演唱会当日,多位粉丝组成联合应援团队,在场馆外放置人形立牌供人「打卡」,并租用亚博内的LED荧幕播放应援影片。另有应援团队耗时近5个月,制作应援手幅及打卡位,「希望偶像对香港留下好印象。」
粉丝Kosame亦绘制了一系列应援物,包括环保袋、丝巾和贴纸等,在场内与其他粉丝交换。她指,场馆内外气氛甚好,更有外国粉丝特意来港观赏演出。
期望社会不要带有偏见
即使偶像是虚拟身份,但对粉丝而言,偶像却真实地走进了日常生活。有粉丝说,官方有推出专属吉祥物,化为实物陪伴,也会举办不同打卡活动,让粉丝看到成员的亲笔字迹,加上成员经常在线上直播,「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存在。」
粉丝坦言,香港对虚拟偶像的接受度仍有待提高,但深信偶像的努力终会被看见,「虚拟偶像的背后也是一群追寻梦想的人,希望大家看到他们的本质,不要带著偏见看待他们。」
记者:仇凯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