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推行共居宿舍  有助改善女性无家者压力及心理健康

更新时间:16:57 2025-09-22 HKT
发布时间:16:57 2025-09-22 HKT

女性无家者比例持续上升,据2021年的全港普查资料显示,由2014年的43名升至246名;近两年,男、女性无家者比例亦由8比2增至约7比3。现时社会缺乏针对女性无家者的支援服务,为此,同路舍进行长达两年半的「女性无家者特别关顾及共居试验计划」,并联同树仁大学进行一年半的追踪研究,今(22日)发布计划成果。

同路舍项目总监吴兆康表示,由于不少女性无家者未能进入无家者宿舍,更有部份轻微、中度至严重精神健康问题的女性无家者,不符合支援门槛,令她们求助无门。机构希望借着共居宿舍,除了提供安居之所,让她们学习与人相处;亦配备护理员进行心理辅导,「日间她们可以自己安排生活,护理员会安排小组活动,晚上亦有护理员留在宿舍,因为很多时她们会失眠,需要人开解。」

心理健康和自我价值显著改善

香港树仁大学辅导及心理学系副系主任及副教授林嫣红指出,是次研究,调查了47名女性无家者,发现她们在共居后,心理健康和自我价值有显著改善,其中压力水平及创伤后遗症状评分均下降超过5成,抑郁程度评分亦下降超过4成。可见,女性无家者共居宿舍能显著改善心理健康。

参加形容共居后感受到乐趣

曾是无家者的Angel于2023年参加该计划,与另三位女性无家者,居住在约600呎的三房单位,2人一房,并共用客厅、厨房和厕所。她形容参加后变化很大,除性格上更有耐性、更包容别人外,生活也有很大改变,「以前我不喜欢煮饭,自从共居后,我们一起买餸煮饭,分工合作,才真正感受到乐趣。平时大家会一起庆祝生日,一年吃了数次蛋糕,这里令我变得很开心。最近我亦有主动联络妈妈,得知她生病了,很希望之后可以多些去见她。」

Angel自2022年与家人争执后离家出走,栖身在隧道底下约半年,「看到很多不想看的,附近很多男性,他们一转身、对住墙壁,就直接小便,不会遮掩。」以前做饮食业的她,露宿后亦面对失业,因为怕被偷东西,不敢长时间离开,「一走开就会不见东西,试过遗失手机、身份证等。」

等待搬入过渡性房屋冀能够独立生活

现时Angel更成为同路舍的社区助理,负责协助预备和派发物资,亦在咖啡厅学习冲咖啡和制作三文治,以准备投入社会。她正等待搬入过渡性房屋,希望能够独立生活,「虽然离开了共居,但我不会离开同路舍。」

吁社会投放资源提倡共居试验计划

吴兆康呼吁社会提倡共居试验计划,并投放资源,亦要制定政策保障女性无家者权益,推动社会教育与宣导。他续称,机构会将计划概念延伸至其他住宿计划,日后更会开展第二期共居计划,令更多女性无家者能够参与。

记者:何姵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