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余回收量增至每日280公吨 环保署提早完成为全港安装智能厨余回收桶 居民赞方便又卫生
发布时间:08:00 2024-07-05 HKT
目前香港每日有逾1.1万公吨都市固体废物被送往堆填区,当中约3成,即3,300公吨为厨余。为提升家居厨余回收量,环保署提早在今年6月在全港所有公共屋邨安装超过700个智能厨余回收桶,方便市民参与厨余回收。事实上,家居厨余回收量由 22 年 7 月时每日的 1.4 公吨,大幅增加至现时每日约 65公吨。而随着全港最大厨余处理设施O.PARK于今年3月启用,配备先进技术可处理骨头和胶袋等杂质,市民可以把装载厨余的胶袋一并放进智能厨余回收桶。
现届政府大力提速加强回收配套,加速扩大社区回收网络,特别针对占都市固体废物量达成厨余,包括扩大厨余回收网络,于公共屋邨、大型私人屋苑额外加装智能厨余回收桶或厨余收集设施,目标一年内数目倍增;与此同时在多区设立共100个厨余回收流动点,以及在约100个垃圾收集站设立厨余回收点,供市民和食肆使用。
环保署比原定计划提早两个月 (即6月底)于全港213个公共屋邨,安装超过700个智能厨余回收桶,其中观塘区彩盈邨安装了3个,不少居民表示开始参与厨余回收及已养成习惯,并指智能厨余回收桶有助改善邨内环境卫生。
智能厨余回收桶不「偏食」 骨头及胶袋都照收
家庭主妇黄女士表示,回收厨余相当方便,智能厨余回收桶分布于各幢楼宇近出入口附近,距离其住所仅需一分钟路程,因此自智能厨余回收桶启用以来,自己与很多街坊都积极参与厨余回收。
黄女士向记者示范如何在家中收集厨余,她把厨余放进环保署派发的有盖、内附隔筛并可清洗重用的家居厨余桶隔水及保存,待有空便将厨余带智能厨余回收桶回收。她指,智能厨余回收桶另一方便之处是不「偏食」,除了一般生、熟、食剩 及变坏的食物残渣外,连盛载厨余的胶袋也可以一同放进去,十分方便。
至于回收过程亦相当简单,只需用「绿绿赏」手机App或积分卡上的二维码在机身的镜头前扫一扫,智能厨余回收桶的顶盖打开后就可倒入厨余。回收完成后,「绿绿赏」积分就会自动储入帐户,储够积分便可以兑换食品和日用品,亦可选择捐赠积分予指定慈善机构,帮助有需要人士。
减倒垃圾次数 20个指定袋够用
不过,黄女士认为回收厨余不只是为了储分换礼物,而是从环保角度出发。她解释,自从将厨余与家居垃圾分开回收后,家居垃圾变得不易发臭,不用再天天扔垃圾,因此能够减少使用垃圾胶袋数量。现时环保署每月免费提供20个指定袋,基本上足够使用一个月。此外,她亦留意到,愈来愈多居民将厨余分开回收,楼层垃圾房的气味及卫生情况亦有所改善。
除了黄女士,不少邨内居民亦积极参与厨余回收。居民曾生表示,回收厨余比想像中方便,他会将家中菜头菜尾留起包好,趁著出门就可拿去回收。居民陈女士就大赞智能厨余回收桶具有除臭功能,使回收厨余时也感觉干净卫生。
事实上港人渐渐养成回收厨余的习惯。根据环保署提供数字,家居厨余回收量由 2022 年 7 月时每日只有 1.4 公吨,大幅增加至现时每日约 60公吨,增加约 43倍。整体厨余回收总量由 2022 年每日约 135 公吨增加至现时每日约 280 公吨,增幅超过一倍。所有收集的厨余会运送到政府的处理设施处理。随着全港最大并配备先进技术的厨余处理设施O.PARK2启用,政府能处理更多厨余并转化为电力及堆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