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亲巴学生被裁定可遣返 律师斥移民法沦打压异见工具
发布时间:14:58 2025-04-12 HKT
哥伦比亚大学30岁研究生哈利勒(Mahmoud Khalil),因参与校内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行动,被美国联邦政府视为潜在外交风险,移民法官日前裁定他可依法遣返。此案迅速成为言论自由与国家安全之间角力的焦点,亦引起对特朗普政府手段的质疑。
「对美国外交构成严重后果」
巴勒斯坦裔的马哈利勒就读国际事务系,是哥大校园的抗议活动的领导人之一。根据移民法官Jamee E. Comans在路易斯安那州珍纳市(Jena)举行的听证会结论,政府提出哈利勒「可能对美国外交构成严重后果」,足以构成遣返依据,并称政府已以「明确有力的证据」证明他可被遣返。
哈利勒未被控任何刑事罪行,但政府援引一条罕见使用的法律条文,由国务卿鲁比奥(Marco Rubio)认定其行为可能带来「严重外交后果」,据此作为遣返理由。白宫亦曾公开指控哈利勒「与恐怖分子站在同一阵线」,但未提出具体证据。
哈利勒律师范德豪特(Marc Van Der Hout)痛斥缺乏正当程序和公平审讯,批评当局将移民法「武器化」来惩罚异见。他强调,案件将向移民上诉委员会提出上诉,并考虑为哈利勒提出庇护申请。联邦法官已下令暂缓遣返,案件仍待最终裁决。哈利勒律师指,无论行政或司法程序如何展开,短期内都不会有驱逐行动。
不曾被捕 无刑事控罪
哈利勒于3月8日在纽约校园宿舍遭联邦移民人员拘捕,翌日即被押往数千公里外的珍纳移民拘留中心,与妻子及律师分隔两地。他的妻子为美国公民,即将临盆。
事实上,哈利勒只是哥大示威行动中的发言人之一,他曾代表学生与校方交涉,反对以色列对加沙的军事行动。但他本人并未参与攻占校舍的行动,也未被警方拘捕。只是他在示威中的身影被媒体广泛报导,令他成为标靶。
此案已激起学界和人权团体关注,批评特朗普政府藉打击反战声音转移政治压力。据报道,联邦政府近期已针对多间大学作出惩罚,包括撤回哥大及其医学院合共四亿美元研究资助。有关部门亦加强审查大学内批评以色列的学者与学生,并已驱逐一名曾出席黎巴嫩真主党领袖葬礼的布朗大学教授。事件折射出,一场关于学术自由、言论权利与移民政策界限的争论,正于美国校园逐渐升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