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希和再度申港上市 腾讯今年3月注资 持股逾一成

更新时间:20:27 2025-11-10 HKT
发布时间:20:27 2025-11-10 HKT

据星岛环球网报道,被户外圈称为「始祖鸟平替」、三年卖出380万件冲锋衣的伯希和,于11月7日再次站到聚光灯下,在港交所更新了招股书。这家成立于2012年,由70后安徽籍夫妇打造的国产户外运动品牌,正乘著其网红势头,向「中国高性能户外生活方式第一股」持续发起冲击。

这是今年4月以来,伯希和第二次冲击港交所,中金公司与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招股书显示,创始人夫妇刘振和花敬玲为一致行动人,也是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约63.18%,对公司有相对控股权。公司员工持股平台——利辛利伯持股约11.10%,而腾讯投资持股约10.7%,为第一大机构投资者。

《星岛》记者注意到,出于对国内户外运动赛道以及伯希和发展潜力的长期看好,腾讯在伯希和首次递交招股书的前一个月(今年3月)才完成注资,金额为3亿元,颇有点压哨进场的意味。此次投资不仅拉高了伯希和的估值,腾讯的大厂光环也照亮了伯希和的上市之路。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伯希和净销售额由2022年的3.51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17.33亿元,覆合年增长率为122.2%。招股书指出,按2024年零售额计算,伯希和品牌已跻身中国内地三大本土高性能户外服饰品牌,占同年市场份额的5.2%。 

对单一品类依赖

营收也在逐年增长。2022年至2024年,伯希和营收分别为3.79亿元、9.08亿元、17.66亿元,毛利率分别为54.3%、58.2%及59.6%,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2761万元、1.56亿元、3.04亿元,覆合年增长率显著。 到今年上半年,伯希和毛利率为64.2%,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27.3%至1.12亿元,均呈持续上升趋势。

不过,在伯希和剑指港交所的耀眼锋芒之下,其过往的争议与尘烟亦翻涌而来,开始接受市场的严厉审视。自品牌创立以来,伯希和依靠社交媒体,通过流量池和花式营销等打法刺激了产品的销售,但也引发了外界对伯希和「销售费用高企」「虚假宣传」「研发能力不足」的质疑。

据招股书介绍,截至2025年6月30日,伯希和品牌的服装及鞋类产品包括653个标准产品单位 (「SPU」)。截至2025年10月28日,伯希和品牌共建立了四个产品系列,即巅峰系列、专业性能系列、山系列及经典系列。此外,在2019年于中国内地收购Excelsior 品牌。其中,今年上半年,经典系列贡献了近八成营收,足见其对单一品类的过度依赖。

一组简单的数据就足以见微知著。招股书显示,在伯希和生意最火的2024年,其营收为17.66亿元,但广告及推广费用就花了3.59亿元,而研发投入仅0.32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设计与研发部门只有49名专业人员。而且,对于伯希和而言,“始祖鸟平替”的故事还能讲多久依然存疑。

拥抱研发立身

比如有消费者表示,自己购买高端户外运动品牌,不仅看重其品质与性价比,也是在为品牌理念、生活方式买单,这一点伯希和做得不够「高大上」。长期来看,伯希和需要建立更强的品牌辨识度,持续创新的产品研发能力和坚实的品牌溢价能力。

好在,伯希和也愈发重视自己的短板。在招股书中,伯希和表态称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预期将用作强化研发能力,完善增强产品设计及创新流程,增强品牌定位及品牌知名度;加强多管道销售网络;战略品牌孵化和投资等。

同时,伯希和在介绍未来的增长策略时也强调称,计划通过增加设计及研发投入、多品类扩张及多元化产品组合推动增长;透过户外社团参与加强品牌知名度及价值;拓展在线销售渠道、线下门店网络及国际市场。

从标准淘宝夫妻店,到如今叩门港交所、年入17亿元的黑马,这条路伯希和走了十三年。但这只是大型现代化企业成长的阶段性一步,唯有加快从「营销驱动」向「产品与研发双驱动」的转型,才能够赢得更多投资者、消费者的心,在日益激烈的高端户外运动赛道站稳脚跟。

《星岛》见习记者 曹安浔 深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