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存款千万换实习」惹热议 业界:产品收益差距缩 增值业务变护城河

更新时间:06:00 2025-06-03 HKT
发布时间:06:00 2025-06-03 HKT

近日内地金融圈一则「存款千万换实习岗位」的消息引发大量关注,据称透过在兴业银行大额存款,可为「第二代」获取摩通、谷歌及字节跳动等知名企业实习机会。此举表面上是针对高阶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但背后除了反映银行业面临的庞大招揽客人的压力,更有网民抨击「光明正大开后门,好的工作都成为富人专属,普通人还有什么机会?」;不过,亦有网民指这已是业界「公开的秘密」。

实习机会包括中外知名企业

兴业银行上周五(27日)在微信公众号发文指,「2025菁英实习计划」正式启幕,为高净值客户子女量身打造实践机会。该计划明确非私行客户新增资金达1,000万元(人民币,下同)、现有客户新增500万元,即可为客户子女提供金融、互联网、咨询、快消(快速消费品)、传媒及汽车等行业的实习机会,同时包括摩通、中金、谷歌、微软、阿里、花旗、中信建投、字节跳动、普华永道及奔驰等知名500强企业,并要求资金在实习期内不得转移。

事实上,这并非兴业银行独有的计划,因私人银行业务具备弱周期、低波动、高价值的特质,各家银行都将抢夺私人银行客户当作招揽存款的重点发力方向,并通过「资源置换」维系客户,例如中信银行(998)曾通过整合集团内部资源,为高阶客户子女提供金融业实习资源,包括「1周集训+2至4周实习」机会,而加入计划的客户门槛则为日均管理资产600万元以上。此外,平安银行私人银行的「新锐实践计划」,则引入龙头金融机构资源,甚至覆盖简历优化、面试辅导等全程服务。

增值服务早延伸教育等领域

除了「名企实习推荐」外,目前私人银行增值服务还延伸至各类领域。据内媒报道,目前至少还有3种其他增值服务,其一是「教育通道搭建」,例如汇丰推出「全球教育管家」,为客户子女提供从择校到职业规划的终身服务;渣打银行则联合伦敦政经学院开设专属高层培训课程。

第二是「圈层资源对接」,其中民生银行「企业家俱乐部」定期组织客户与行业领袖闭门会谈;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举办跨境投资沙龙,实质推动客户间商业合作。

第三是「非标权益订制」,例如广发银行「臻瑞卡」为资产达标客户开放米芝莲餐厅主厨私宴预约;而工商银行则推出艺术品收藏咨询等。

银行竞争力再非单纯理财收益

根据内媒分析,银行提供此类增值服务,折射出行业争夺高净值客户的竞争激烈,同时银行的竞争力亦从单纯的理财收益,向资源整合加速叠代。一名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目前银行存款规模直接关系到银行的市场地位、发放贷款规模等,甚至影响一系列业务开展,因此银行不得不想办法招揽存款,高净值客户则成为各家银行争夺对象,而「当各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差距缩小,资源整合能力成为真正的护城河。」

另一名银行观察人士则表示,银行想方设法争夺高净值客户的最终目的不只招揽存款,而是银行可以为其提供资产配置与投资管理、财富传承规划、税务筹划、保险规划、融资服务、专属理财产品等,从而增加银行自身收益。事实上,银行一向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专属的理财产品和订制化的结构性产品,通常具有更高收益率和更灵活条款,以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而银行则借此获得更多的管理费和佣金收入。

有律师质疑违反储蓄管理条例

至于有关计划是否合规,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渺认为这「是比较正常的商业行为」,鉴于客户子女有实习的需要,银行与相关机构有紧密联系,能够为客户子女提供实习机会的安排,是践行以客户为中心服务理念的体现,在法律法规上并无问题。

不过,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雷雷表示,「以大厂实习岗位兑换固定存款金额」的模式可能会引发银行违反《储蓄管理条例(2011修订)》第十五条的规定。该规定提出,储蓄机构不得使用不正当手段吸收储蓄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