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专家:广东100%蚊子出现抗药性 杀虫剂是否滥用需监查

更新时间:12:39 2025-08-16 HKT
发布时间:12:35 2025-08-16 HKT

广东佛山乃至全广东,正在经历基孔肯雅热防疫战争。清除蚊虫孳生地、使用杀虫剂等是目前防控传播的常见方法,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蚊子已经对各种灭蚊措施产生了抗性。有专家表示,「在广东特别是在广州,100%的蚊子都出现了抗药性」。

蚊子天敌蜻蜓恐遭殃

基孔肯雅热以蚊子为媒介传播病毒,健康人中招后,会出现高烧、皮疹、关节剧烈疼痛等症状。世卫组织在今年7月发出警告,基孔肯雅热病毒正在全球多地扩散,已有119个国家报告病例,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这种病毒又被称为「关节毁灭者」,约三成患者会出现长期关节僵硬和不适,「后遗症」将持续数月。

相关新闻:基孔肯雅热|佛山五区确诊破4000宗 近5000条「灭蚊鱼苗」大军出动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郑爱华说,在广东特别是在广州,100%的蚊子都出现了抗药性。不管是杀虫剂、盘香、电蚊香片或电热蚊香液,都是菊酯类农药。人类长时间、高强度的使用,导致蚊虫已经产生了非常高的抗药性,必须要加大药量才能够起到效果。

然后,死循环开始了,蚊子「抗性越强,加药越多,导致(蚊子)抗性更强」。

相关新闻:基孔肯雅热|佛山「以蚊治蚊」 靠绝育雄蚊与不吸血同类「出战」

生物灭蚊策略启动

郑爱华提到,应急防控时,还要注意短期内集中使用灭蚊药对其他生物、土壤、水源的影响,比如蚊子的天敌之一蜻蜓的抗药性就很差,一种糟糕的可能是「蚊子还没死,蜻蜓先死了」,这样的物种歼灭战有可能给未来带来不可控的风险。

在世卫组织提供的基孔肯雅热应对方案中,当疫病传播时,各国卫生主管部门可以将灭蚊的方式作为紧急措施。同时建议,各国要审查杀虫剂产品和应用技术,把蚊媒对杀虫剂的耐药性,以及杀虫剂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等方面纳入公共卫生监测系统。

相关新闻:基孔肯雅热|广西浙江被列为流行风险一类地区

除了以人力清剿和杀虫剂等化学手段,广东亦启动生物灭蚊策略,广州黄埔区有科技公司培植绝育的雄蚊,牠们与雌蚊交配后,雌蚊产下的卵是无法孵化幼虫,以此减低蚊虫数量。顺德区龙江镇向居民的水池、水缸里投放泥鳅(据说泥鳅可以吃蚊子幼虫),禅城区在两座公园投放了近5200尾食蚊鱼;驱蚊类植物也紧急上岗,南海区预计将在289个村/社区首期播种200亩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