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袭中华︱强风暴雨五警齐发 幕后黑手原来是……
发布时间:17:05 2025-04-13 HKT
上周五(11日)起,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极端天气影响,中央气象台先后发出大风+强对流+暴雪+沙尘暴+暴雨等五预警。这次在多地造成破坏甚至人命损失的异常天气,原来与东北冷涡有关。
东北冷涡搅动全国
据南方周末报道,这次造成全国跨区域天气异常的东北冷涡,可理解为在高空旋转的冷空气「漩涡」。
相关新闻:沙尘暴袭广东PM10急升 深圳达「重度污染」
东北冷涡活动于东北地区或其附近的高空,坐镇东北,却能「搅动」华北地区乃至江浙等地区的天气。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得勤表示,「许多极端天气背后都有东北冷涡的影子。」
东北冷涡具有多变的情绪,一年四季都能发作——易诱发暴雨、冰雹、雷暴、短时大风甚至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还可能引发沙尘、强降雪等灾害性天气。
相关新闻:极端天气︱重庆数百民众凌晨涌急症室 居然因为……
「狭管效应」增破坏力
随著气候变化,气象学家们发现,东北冷涡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可捉摸」。为了攻关东北冷涡的预报难题,2019年,依托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的东北冷涡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成立;2021年,中国气象局开始像台风一样,为东北冷涡编号。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表示在春季强冷空气来袭时,华北地区经常会出现10级的阵风,但出现12级以上阵风的情况非常少见。
破坏性超强的极端大风不会普遍出现,往往发生在山区山口、楼宇之间等容易产生「狭管效应」的地方。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东北冷涡致灾机理及预报关键技术」项目首席科学家肖子牛指,这次东北冷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高空大气环流发生了强烈扰动。4月以来,东北地区以东的西北太平洋上空一直有一个强大的高压带,就像一堵「空气墙」一样稳稳伫立。
30厘米粗大树难敌13级阵风
这堵「墙」向北延伸到极地,把极地涡旋推向位于北冰洋的新地岛,并在东欧平原上空剧烈地制造波动环流,这种波动的能量一路向东传播,影响到西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使高空的「脊」和「槽」系统(相当于气压的起伏)迅速发展。在这些高压的「围堵」和上游强劲能量的共同作用下,东北地区上空就形成了这次非常强的冷涡。
相关新闻:强风袭北京︱十年首遇大风橙警 超市货架遭清空
除了持续时间长,大风的极端性也很强。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雷蕾称,北京市部分站点可能会接近或突破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4月的大风极值。11日晚,北京门头沟监测到13级阵风。这样等级的大风,可以吹倒直径30cm左右的树木、广告牌、简易搭建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