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3位德田李兆强尖子「学习」忌死操烂背、最紧要做「时间管理达人」︳尖子专访
发布时间:15:30 2025-02-05 HKT
尖子专访︳位于蓝田的圣公会德田李兆强小学属区内热门学校,每年皆有不少毕业生升读Band 1英中,三位来自该校的小六同学仔:郭雯欣、梁骏希、梁恩霈,不止学业成绩优异,且各有所长 ── 雯欣擅长数学与常识;骏希同样对数理、常识感兴趣,更考获中文全级第一,文理兼备;至于恩霈则是全级第一,但同时热爱跑步。邀请他们分享读书心得,三位都提到多阅读、每日温习老师所教的内容、做补充练习、考试前集中火力温习曾犯的错、小心审题等。年纪小小,却有着惊人的自律性和毅力,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劳逸结合 预习比温习重要
SP : 每天放学回家后是怎样安排功课及温习时间?
雯欣 : 放学回家后会先休息,然后做功课,再用差不多半小时温书,有时则要上一些校外课程,如有一个专属的老师与我上口语对话课,可以训练我的语言能力;还有练古筝及打爵士鼓,中西乐我都好钟意。当然,我也有自己的休闲时间,每日有四分一的时间会用来休息,做完一件事,觉得有一个成效,就会畀自己先休息,再开始做下一件事。在这段时间,我可以做所有我想做的事,劳逸结合,学习以外,也要有玩的时间呢!
骏希 : 因学校与家的距离很近,如果不用补课的话,下午四点左右便可以回到家,然后先冲凉,紧接着便是做功课。由于在学校已经完成部分功课,大约半小时就可以完成。做完功课便会温习老师当日所教的内容,并趁食饭时间看当日的新闻报道。最后便是预习课文或者阅读喜欢的书,放松身心,大约晚上九点半便会上床休息。
恩霈 : 回到家中,我会先让自己松一松,洗个热水澡,然后做一会儿功课,便差不多晚饭时间。吃晚饭时我会与家人分享在学校发生的趣事,饭后休息一会儿便会完成剩下的功课,再预习未教的课题和重温老师当日所教。个人觉得预习比温习重要,这样便能够在老师教授相关课题时更快理解和掌握,做功课时更得心应手。另外做功课时也可以先温习老师当天所教的内容,更加熟悉功课里的题目,准确率会更高。

根据时间表分拆考核重点
SP : 面对学校评估,如何规划温习时间表?
雯欣 : 考试时当然要专心温书,但我都会抽一些时间练习古筝,如果有一段时间无练,就会变得好生疏,然后要用好多时间去pick up,更加浪费时间。(你每天平均用多少时间练习古筝?)考试的时候一至两个钟,平日会多少少,练两个半钟。一般都会温习先考的科,譬如第一日考中文,我就先温中文,但同时都会温少少英文、数学或常识,考试前两个月已经开始温书。
骏希 : 英文、常识这两科要记的东西较中文、数学多,所以一般会安排在星期六、日温习。而平日放学后温习时间相对较少,所以除了温习当日所学,还会主力做中文、数学的补充练习,看看自己有哪些弱点,然后再作相应的改善方法。虽然中英数各科的补充练习都会做,但补充练习不需要大量地做,更重要是找出自己的弱项,加强练习。
恩霈 : 通常根据考试时间表来制定,先温最先考的科目,有时间就会温下一科。温每一科时会将该科的考核范围列出来,把需要温习的重点分拆成不同部分,然后逐个完成。每完成一个任务就给自己一点小奖励,如食一点零食、看一会儿自己喜欢的书,这样会更有动力温习。

忌死操烂背 内化所学知识
SP : 你会如何提升温习效率?
雯欣 : 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解,才会真正学到知识;如果只是「操卷」,不停错,又不去理解背后知识的话,就很可能一直错下去。
骏希 : 用故事形式去背,例如用要记的四字成语串成一个故事,这样每当我想起那个故事,就会想起那些四字成语。另外,当日教当日温,多些思考老师所讲的内容,有助自己及时发现不理解的地方,再尽快向老师请教。
恩霈 : 千万不要一来就将一个很大的任务给予自己,这反倒会令自己很大压力,不想温习。另外温习时我喜欢画一些mind-map,因为我喜欢画画,透过一些搞笑的图案,加上自己画,会比单凭肉眼对着书本温习印象更深刻。

郭雯欣:乐于助人的开心果
最喜欢常识科的雯欣觉得这科相对轻松,且可以学到一些日常生活的知识;最难的则是数学科。「通常温书的时候,老师教的知识我都差不多记熟,但数学科却不时因为自己的马虎而被扣两、三分,好唔抵!」于是雯欣便叫妈妈帮忙弄了张表格,写下所有曾做错的数学题。「知道问题所在,就要尽力解决,然后避免在考场上出现。」

快问快答
SP : 常识科考核范围广泛,很多学生温习时都感到无从入手,尤其是时事题,你又是怎样温习的?
雯欣 : 我平日食饭时都会看新闻,例如政府宣布两只大熊猫沿用「安安」和「可可」两个名,我会记在心入边,到考试时大派用场。
SP : 你提到老师堂上教的知识基本上在温习时已经非常熟悉,是怎样做到的?
雯欣 : 主要靠脑记。(不抄笔记?)我认为写笔记在于心态,不是说笔记无用,但更重要的是你的脑和心有否跟着手去写。
梁骏希:文理兼备的腼腆男孩
最喜欢常识的骏希是STEAM校队成员之一,对科学有浓厚兴趣。「当我在常识科见到相关内容也会特别留意。加上常识科很多内容都能够实际应用出来,如急救知识,非常实用。」

快问快答
SP : 中文、数学成绩同样不俗,语文和逻辑思考能力是怎样炼成的?
骏希 :语文能力方面,最主要是多阅读。平日我很喜欢看小说,因为作者会用很多生动且精简的文字来阐述故事,除了解当中的情节发展外,也可以学习文笔、词汇、修辞手法,对中文阅读理解、写作亦有帮助。至于逻辑思维,则要多做练习及参考数学书的解题方式,因为书中的解题方式已经非常详尽,只要再加以练习,便能熟习不同题型,继而提升推理、解难的能力。
SP : 计100条数和作100篇文,你更喜欢哪一样?
骏希 : 100条数!因为100条数不及100篇文麻烦、费时,一条数学题可能几个步骤便能完成解答,但作文就算写完自己的观点,还要用一大段文字去解释。而且同一题型的数学题很多时能够套用返同一思路去解题,但作文却没有固定的答案,如果用同一方式写不同文章就会显得沉闷、生硬、死板。
梁恩霈: 爱读书的女飞人
恩霈热爱跑步,同时也爱阅读,最喜欢中文科,也是她感到最难的一科。「因为中文科经常考作者想表达甚么,需要代入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动机、感受。有些作者又会用一些修辞手法去令自己的情绪更委婉地表达出来,这样便更难找出作者想表达的讯息。所以我会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身边事物及多阅读,问自己『作者在这本书中想表达甚么?』,而多阅读也能增进知识和词汇,加上日常生活观察所得的灵感,写作时就能更得心应手,用词更精准,写出来的文章更细腻。」

快问快答
SP : 既是全级第一,又是学校田径队成员,你是怎样做到又文又武的?
恩霈 : 坚持是最重要的,我起初加入田径队的时候在队中都算是跑得比较慢的一员,但老师勉励我不要放弃,说每个队员刚开始都经历过这个阶段,只有坚持练习,才能见到自己的进步。
SP : 平日有甚么减轻学习压力的方法?
恩霈 : 跑步,因为能够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发泄出来,过程中只管向前跑,甚么都不用理。当破到个人最佳纪录又会有很大满足感。
文:林诗敏
图:李沃涛、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文章︳「4C」教育装备学生 圣保罗书院小学校长麦志豪:「比起学习,全人发展更重要」 附面试贴士
相关文章︳勇于求变 不进则退 大埔浸信会公立学校校长萧婷:「学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