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级校长专访︳保良局蔡继有学校创校总校长兼学校顾问刘筱玲博士 花香满途一辈子 都付笑谈中
发布时间:13:56 2024-11-12 HKT
神级校长专访︳中国人的命运周期,以天干地支所算,第一个纪年为甲子年,60年为一甲子,既是开始也是终结,有终有始,循环不息。保良局蔡继有学校创校总校长兼学校顾问刘筱玲博士(下称刘博士),今年告别前线,退而不休。60年,繁花盛开,沿途留下一路馨香,相逢一甲子,都付笑谈中。
保良局蔡继有学校创校总校长兼学校顾问刘筱玲博士 一切荣耀归功于幸运
台湾已故剧场大师李国修的座右铭:「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圆满了。」活脱脱就是刘博士的写照。出任保良局蔡继有学校(下称CKY)总校长多年,今学年刘博士交棒,退守学校顾问,刘博士的荣休晚宴以「花香满途60载」为主题;常说「做好一份工」,打从柏立基教育学院毕业后,刘博士60年来只做一份工,而且做得有目共睹,一切荣耀刘博士只归功于幸运。「真的非常幸运,第一所服务的学校是60年代的徙置区学校,后来派到循道学校,我的子女也在那里就读,而图书教学、趣味默书等都是在那里萌芽实践。」当时刘博士「求」校长,让她额外买多四套课外书。「一级有四班,四套就可以轮着看,一个学期下来,小朋友至少多看四本课外书了。」
天天开心 继续扮靓
非常喜欢教书的刘博士,本无心更上一层楼,其女儿却提醒当日年届40+的她「现在不申请(校长),到你50多岁时人家就不请你了」,加上当时刘博士修读教育学院复修课程正在写论文,主题就是自己想推行的图书教学。「有熟稔的教育局人士跟我说:你不当校长就推动不了这些理念。于是我便决定应征。」结果,刘博士当上保良局陈南昌夫人小学的校长。

女儿在刘博士上任第一份校长差事前,提出了三个要求:化妆、主动和别人握手,以及不要执垃圾,听落有点搞笑,却尽是女儿对母亲的关怀。「女儿说当上校长要见人,所以要化妆,握手是本来我不擅社交,过往出席社交场合都只会躲在丈夫身后,女儿是提点我日后要主动跟别人打招呼、多握手,(那为何不可执垃圾?〉做老师时,眼见地上有垃圾会二话不说拿起扫帚,妈妈都是这个模样,所以她提醒我这些工作以后要交给别人了。」
往后刘博士扎根CKY,孜孜不倦至今年才退休,女儿又可再订下退休要求?「有啊!就是享受人生、天天开心和继续扮靓;女儿见过我工作有多狂热,所以提醒现在要享受人生,可是我就是要返学校才能享受人生(笑),所以她顺道提多一件事:放下执着,不要甚么事都要求做到加零一。(继续扮靓呢?)她说你开心就自然会扮靓。」刘博士提起女儿一脸慈爱,母女之间肯定好甜。
信孩子也相信自己
走进CKY校园,有一道墙壁铸上了刘博士的教育理念:Every Child is good at something。「其实这句话,是开校时跟家长和老师们说的。当初创立这首间一条龙独立私校,就是不想升中时淘汰学生,让他们直升中学完成12年的课程,然后一同参加IB国际预科文凭试(IBDP)。这句话亦是希望老师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不要告诉我谁优谁劣,所以我不排名次,不按成绩分班,我们相信孩子,更要相信自己。」刘博士经过这些年,眼见这么多的孩子,觉得最新的这一代有何特质?「首先,我说的good at something,不单指成绩,知识需要能运用才有价值, something包括行事为人,勇敢真诚,能尊重人,也能合作合群,在今天这新世代里,更要能掌握科技,接受挑战!」

全港语文菁英计划
由老师到当上校长,多年来刘博士特别重视语文发展,中英并重,早于24年前便跟有志之士共同创立「语文教育研究学会」,推动中、港、台、澳两岸四地老师的教学观摩交流,第一年(2002)在香港举行,当时CKY校舍还未建好,获分区教育局支持借用别的新校舍举行,当年各省市都有派代表出席呢!最让刘博士开心的是促成四地老师的示范教学,让四地老师能互相观摩学习,这活动四地一直轮流主办,后来更举办「同课异教」,证明学无定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同年获教育局拨款支持举办「全港语文菁英计划」,最初只办小学,后推广至中学,每年有约300所学校参加「菁英大赛」!可以想像有多好玩,赛事包括作文、演讲、朗诵、辩论和问答比赛,全是即席进行的,后来甚至有才艺表演。
万事起头难,刘博士说当年要为总决赛最后20名决赛者布置按灯抢答的环节,甚至要劳烦教授帮忙呢!每年选出的小学和中学分别各十位金奖菁英,刘博士和委员会带领他们代表香港到内地各城市交流,分别有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地,又会把入围决赛的50名同学的作品结集成书,派发至全港所有学校作参考之用,刘博士谈至眉飞色舞,有获奖学生后来更成为公开试的超级状元,成绩斐然,然而光辉于刻下先要定格,只因活动无人接棒,但邀请专家学者的研讨会将会继续举办,刘博士已获邀到各地作专题演讲,也会邀请有兴趣的老师同往,因为学习和分享是不能停下来的!
语文老师要活起来
就算已不是司职校长,刘博士仍然关心老师,认为老师的角色在这个新时代,也应该顺应转变,尤其语文老师要(灵)活一点,老师的角色要从一个知识的传递者、答案的提供者、成绩的评核者,转变为一个刺激思考和讨论的导师,「不要只为了考试,要善于聆听,并能提出开放式的问题,和学生一同参与研究和评核,未来的知识不单是知识,还要顾及实践和运用,更要有生活的价值,最重要的是无论如何转变,永远不忘品德的教育。

家长要与孩子共读
近年家长和孩子都抱怨「中文最难学」,刘博士身为语文教育专家,正好请教。「是的,一直以来家长只想子女学好英文,时移势易,现在连幼稚园的小朋友英文也琅琅上口,那么中文呢?十多年来,我和家长办了个『聊书会』,常常鼓励他们在家里要和孩子们一同阅读,如果他们只爱读英文书,也要鼓励他们读中文书,培养阅读习惯是终身受益的,要推动孩子阅读可以从趣味、轻松的故事开始。」所以十几年来,刘博士每逢周会都讲故事。
刘博士强调先要有兴趣,自然有动力去学习。「每一个中文字背后承载了几千年的文化及历史,曾经在周会请同学竞猜甲骨文字,同学们都热烈参与,这就是趣味。此外『听说读写』是一个整体,要连结起来,不应只重视词语的认识及默写,语音、语意、语法之外,『语用』才是最关键,一定要真实、自然和有趣地运用出来。学校举办『世界教室』学习活动,每年到海外交流,都让学生把真情实景和感受写出来,同时每年把同学的作品编印成册,互相分享,是很有效的学习方法。」最重要是让孩子建立自信,信心加强了,就会更懂得表达自己,能听能说能读,自然就能写。

说到阅读,CKY多年来在中、英文科以图书及文学作品教学,这也是刘博士花了大半生心血实行的教育理念,「语文的学习可以很灵活、很深入,也可以用大胆一些的方法去演绎。」或许刘博士正正是「大胆」的人,更贴切的是有胆识,当年试推行时,家长满腹疑团:「用图书教学会唔会学到嘢?」但不足两个月,同一批家长已忙不迭说好。早年当刘博士还是老师时,同学与家长都很紧张默书,她已大胆实行「趣味默书」。「除课本外也会默一些课外的字,例如同学名字、歌名、同学的文章等,只加分而错字不扣分,大家都很高兴,有时得到超过100分,觉得很好玩呢!」真的听到都开心,为何小时候没遇上刘博士呢!
后记:不能取代的传统
刘博士曾说过「鼓励创新,但不能取代传统」,在卸下校长身份后,刘博士希望CKY最「不能取代的传统」,是难能可贵的愉快而有效的学习氛围。「教到你好高分是一回事,但返学不开心就是徒然。」要论CKY的功成,刘博士说是家校合作。「常常说『要让家长走进来,把小朋友带出去』,我们的家长很投入校园,图书馆、café都有家长义工身影,对家长的付出是百分百认同。我常说学生是最重要的,他们返学开心又学到知识,才是学校的使命。」 —— 学生是最重要 —— 六个字,刘博士温文道来,字字铿锵,代表着一份平静而温暖的陪伴。或许教育这条路永远不会是康庄大道,但至少有人在路上肯为下一代搭桥铺路,路是人走出来,永远为了走得更远而走出来。

文:刘佩桦 图:郑慧盈、受访者提供
相关文章︳小学呈分试│体育科拟纳入呈分试点攞高分?专业教练教提升体适能 平日做一动作作训练
相关文章︳小学呈分试︳马鞍山圣若瑟小学3大准备迎接体育科呈分 设智能运动程式/体适能奖励计划
相关文章︳小学呈分试︳台山商会学校国际级资格老师推动体育发展 新兴运动发掘孩子兴趣
相关文章︳小学呈分试︳圣公会将军澳基德小学家校合作 推动全民运动 备战体育科呈分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