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直击小一新生适应日 校长亲解升小疑问+ 2大升小适应贴士
发布时间:18:07 2024-09-23 HKT
升小适应︳升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孩子在身心各方面都迎来巨大转变,面对新校园、老师、同学,还要应对新学科、测考、全日制上课等,不少小学都会在正式开学前,特意为小一新生举办开放日或迎新日,好让他们提早适应。明年将迎来60周年校庆的北角循道学校,校史悠久但作风年轻,这次走访该校的「小一新生适应日」,看看到底一班新任「小学鸡」,如何迎接这个新挑战。
升小适应日︳校长讲故仔!仲有魔术表演睇!
7:45am:返学啦!校长准时在校门外迎接同学仔。


8:00am:开学礼

家长陪同小朋友进入礼堂。以为郑家明校长只是简单地致辞?才不!郑校长这天准备了一本名为《加油!鸡蛋哥哥》的绘本跟大家分享,故事讲述破蛋而出的鸡蛋哥哥,被周围的大人们夸奖,加上弟妹的尊敬,越来越有当哥哥的自觉。但是,一直努力抬头挺胸的鸡蛋哥哥,突然觉得孤单起来,「还是当蛋的时候比较好啊⋯⋯」,正好贴合幼儿升小在获得父母、老师鼓励的同时,又要面对全新环境的不安境况。「透过故事,让孩子明白成长过程必经历一连串的考验,最重要是从中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找到成长的力量。」郑校长说。
8:10am:早操

8:20am
跟家长say goodbye


8:25am:上课
班主任先向同学自我介绍,讲解班规和班内的不同职务,再让同学仔写一封「给自己的信」,于来年小二时打开细阅。



8:40am:魔术师来了!


9:10am:小息


9:30am:课堂体验

11:30am:放学

校长亲解!升小适应Q&A
小学与幼稚园是截然不同的阶段,父母难免会担心孩子无法适应,综合了大部分家长都十分关注的事情,让郑校长一一解答吧!

SP : Smart Parents 郑:郑家明校长
SP : 小学与幼稚园的作息时间有很大出入,家长和学校如何协助小朋友调适?
郑 : 全日制的确是小学与幼稚园其中一个最大的分别,所以大部分学校九月开学头一个星期,都会安排半天上课,逐步加长课时。我们学校早在七月已经有两日迎新日,然后于八月底再安排三日适应日,好让小朋友熟习小学的环境、上课模式、认识老师和同学,慢慢过渡至小学生活,如家长有疑问也可以在此时提出。此外,不少学校有大哥哥大姐姐计划,安排高年级同学照顾小一新生,让小一同学对学校更具归属感。

SP : 幼稚园没有明确分科,亦没有太多功课,更没有默书、测验及考试,家长如果担心小朋友应付不来,可以怎样办?
郑 : 相比成绩,我们更应该着重小朋友的适应及培养自理能力。北循小一上学期不设测考,也不会有成绩表,但家长可以透过不同的课业、活动,以及与老师沟通,了解小朋友在学校的情况。留意到有时家长甚至比小朋友更紧张,课业测考方面,家长真的毋须太担心,因为校园内不止是吸收知识,建立良好关系亦十分重要,包括同学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家长与老师之间。不一定是发生问题才沟通,更多时候要主动发掘小朋友的亮点。升小过程中,家长和子女都付出了很多,所以家长不妨先欣赏自己的努力,再欣赏小朋友,与孩子同行。
如果问我有甚么读书「秘方」,倒建议家长进行亲子伴读,让孩子拥有丰富的词汇库,也能为默书测考准备,有助提升成绩。六岁左右是孩子的阅读黄金期,若能在这段时间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止知识,还可以提升小朋友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改善亲子关系。建议家长把阅读视为奖励,如「你今天晚上九点半前能够上床睡觉,便奖励陪你看两本书」,而不是任务式命令「你今天一定要看完两本书才能睡」。
SP : 幼稚园老师一般与家长的关系非常密切,小学会有所转变吗?
郑 : 虽然小学的家校之间关系,未必事无巨细都通知父母,但家校之间的关系仍然非常紧密。另一方面,小朋友升上小学亦开始长大,家长要学习在陪同与放手之间取得平衡。要做到这件事,就要与老师、学校有良好的沟通,例如互相了解小朋友在家中和学校的情况、遇到问题可以有甚么解决方法。欣赏小朋友进步之余,同时家长、老师之间也要欣赏彼此的付出,遇到甚么事不妨开心见诚说出来。校方亦会定期举办家长会,让家长知道子女在学校的情况。

2大升小适应贴士
1. 营造仪式感
良好的第一印象对小朋友尤其重要,能让他们以喜悦的心情迎接新学年。开学初期,家长可接送小朋友,让孩子知道自己原来有人陪伴,在校门外拍照留念也是个不错的方式,能留下美好回忆,庆祝他们踏入人生另一个新阶段。
2. 关注情感需求
入读小学,孩子可能会感到孤独或焦虑。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感受,及时给予支持与鼓励。透过亲子游戏或故事分享的方式,让孩子感到安全和被理解。

文:林诗敏
图:郑慧盈、林诗敏、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文章︳小朋友难识朋友点做好?家长要学3个方法让孩子于社交上得心应手︳儿童心理
相关文章︳做社交小高手其实唔难!专家教这3个方法提升孩子社交能力︳儿童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