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活动助孩子认识中国文化 传统技艺课外活动:川剧变脸/毛笔书法/咏春︳亲子热话
发布时间:19:21 2024-01-31 HKT
农历新年是一个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但对现今孩子来说,新年或许只是一个「𢭃利是」的日子,未必知道当中意义。其实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当中包括不少传统技艺及价值,若然你在苦恼为子女安排甚么课外活动,这次介绍的活动可让孩子学习一门技艺之余,亦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了解。
认识中国文化活动1:川剧变脸 为孩子带来视觉冲击
变脸源于川剧表演的一部分,有近200年历史。「当初出现是因为希望夸张化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变脸师傅韦飞雄介绍道。历史之外,脸谱之所以会令人联想到中国传统文化当然少不得其标志性的图案及颜色,包括蓝、黄、红、绿、白、紫、黑,每种颜色都代表着不一样的情绪;以及三块瓦脸、元宝脸、神怪脸、歪脸、整脸、六分脸、十字门脸等独有的花纹。

韦师傅从事表演超过2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获邀到某所学校演出,同学们兴奋的表现令她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展开到校宣传之旅。「不只是单单看一场show就算。」她认为变脸只是中国众多传统文化项目的其中一个孩子,算不上主角,而中华文化这个母亲则集合了很多的民间智慧。
表演前会有15至20分钟简单讲解,包括变脸的来源、脸谱的颜色、变脸的手法,然后再看表演,这样会有更深刻的印象,最后更会邀请部分同学上台参与。从理论到实践,逐步让学生认识变脸这项文化艺术。

用变脸作为切入点让孩子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韦师傅认为其生动有趣的演绎方式、对视觉上的冲击,能够更易勾起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兴趣,而变脸对他们来说亦不是遥不可及的事。「基本上学五至八分钟已经能够知道左右手要做甚么动作。」她表示学习变脸毋须特定条件,只要认真对待这门艺术。「当然,小朋友以往有学过中国舞、杂技、武术、体操等活动,身体的柔软度和协调能力较佳就会更易掌握。」针对不同能力、程度的学生,可以简化动作或放慢教学的速度,给予耐性,因材施教,一样可以做得到。她指自己教过最小的只有九岁。「从小学习变脸能够锻炼孩子的毅力,因为一个动作要做得精、能够上台表演需要经过不断重复的练习。」

认识中国文化活动2:毛笔书法 认识汉字演变
得闲写字创办人黄桂娴(Emily)表示学习书法,可以从不同书体中认识文字演变。「最早的文字是二千多年前写在动物骨头和乌龟壳上的符号,称之为甲骨文。而写在青铜器上,便成为金文。之后从汉朝开始,陆续发展出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它们独立发展,每个大时代都有其独特的书写风貌,例如汉朝是隶书发展最鼎盛的朝代、楷书到了唐朝被皇室高度推崇。同时各种书体又互为影响,隶书影响楷书、草书的出现,行书又从楷书、草书而来。可见,学习书法不但涉及文字演变,还涉及朝代,对中国历史也有更多认识。」她指四、五岁就可以学习毛笔书法。「刚开始建议接触偏图像的内容,例如画圆形和描摹动物外形,是训练小肌肉发展的方法,为之后学习用毛笔写字打好基础。」

至于应该先学哪一种书体,她建议先学习隶书,因为笔法较其余几个简单,学完便能掌握基本用笔技巧,转而学习楷书更得心应手。行书和草书不适合年纪较小的小朋友,小五或以上的小朋友可以适度地接触行书、草书,丰富其书法技巧和理论的认知。
认识中国文化活动3:咏春以柔制刚 学习儒释道思想
谈及咏春,大家第一印象或许会想起叶问,却甚少人知道这是一套女性拳法。咏春攻房创办人林逸鸿师傅以咏春的中线理论为例,咏春大部分的攻势及防守均集中于中线的人体弱点,如人中、眉心、喉咙,让咏春可以用最直接的攻势、最少的力气击倒敌人;并以正身打法为主,着重双手的高度协调及应用,以达至消打合一、攻守同时。当中更蕴含借力打力、以柔制刚的技巧,因此男女老少都适合。「我教过最小的只有四岁。」他表示能作简单沟通就已经可以开始学习咏春。「当然六岁或以上会更好,因为手脚协调性相对较好。」四至五岁的小朋友一般会做一些体能动作,如开合跳,以增加其手脚协调性;亦会练习一些基本功,如怎样开咏春步法、握拳及出拳,让他们之后更容易学习咏春的内容,更会玩一些游戏加强他们的敏捷度、灵活性、反应速度及协调性。

林师傅指咏春是中国武术文化的其中一部分,因此承载了许多中国传统价值观和哲学理念,包括儒释道。「以咏春的其中一套拳法『小念头』为例,当中就含有佛家的寓意。小念头是初学者的第一套拳法,寓意学习者念头要小,专注于眼前看似简单的动作,静心练习,做好拳法要求的中线及朝形(正面面向对方)。以前流传下来的拳诀都会警戒初学者『念头不正,终生不正』,不要想着学完之后,要打低别人。」而咏春讲求的以退为进、以静制动等概念与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上善水的哲学思想不谋而合。此外,中国传统文化重视道德修养和教化,咏春同样强调武德的培养,学习如何尊师重道。「徒弟会尊称我做师傅,而不是叫我阿Sir、老师或教练,学员之间都会以师兄、师姐、师妹、师弟称呼对方。又譬如上下课要敬礼,入门见到我的时候要喊师傅早晨或午安,再来个抱拳礼。当我指派师兄或师姐带领他们练习的时候,师弟、师妹就要先畀礼以示感谢。」儒家强调「克己复礼为仁」,所以除了教功夫外,亦会教他们待人接物。

早年电影《叶问》带动了咏春的功夫热潮,有不少小朋友通过电影认识咏春和叶问师傅。当中讲述抗日战争,认识中国历史之余,家长在陪孩子观看时也可浅述战争带来的后果,同时让他们明白学习咏春除为了强身健体,也可以保家卫国。「通常看完电影小朋友都会有兴趣,家长可以在网上搜寻哪里有咏春班,约试堂,让小朋友亲身体验。」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师傅的教学内容及方式都会有分别,如较为传统的会集中教套路,一些新派的则会加入不同元素,包括体能、基本功、对打练习,甚至用游戏形式,加强孩子的学习动机、左右手协调、反应速度及沟通技巧。除了试堂,家长在报名前可以询问师傅是否有相应的教练牌照及SCRC(性罪行定罪记录查核)、会否有考试并派发证书让小朋友有学习目标等,亦不妨考虑有固定馆址的师傅。「最重要多了解小朋友的想法及感受,因为学功夫需要持之以恒,可以与孩子约法三章,学完后要回家练习,也可以叫小朋友教自己,让他们回忆堂上所学的动作、招式。」


圣公会吕明才小学「龙腾喜跃贺新春」中华文化日
每逢邻近农历新年,不少学校都会举办中华文化日,圣公会吕明才小学今年以「龙腾喜跃贺新春」为主题,涵盖多元传统艺术及岁时风俗,包括古彩戏法、武术与中国舞蹈表演,及深受学生欢迎的卖懒、寓意食品摊档等,在认识传统习俗的同时,也透过运用代用券学习理财概念。而在新春摊位游戏及中国工艺制作中,学生体验猜灯谜、剪纸及皮影戏偶制作的趣味,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国家非遗项目的了解,珍惜并传承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文:林诗敏
图:潘炜行、林诗敏、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文章︳街坊、学界撑足90年传统鞋舖走下去 步升鞋业挡潮流冲击:「最紧要有口碑」︳亲子专访
相关文章︳「平民」出身读牛津剑桥一样得!Ben Sir:「世上有种穷叻人」专访4个追梦的牛剑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