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战友共同寻找自我的旅程 初创妈妈:一人力量有限,二人力量却是几倍!︳CEO妈妈
发布时间:19:08 2024-01-18 HKT
「以前,我人生的主角是家,自己是其次;现在我想做回人生的主角,为自己走以后的路。」是日最发人心省的一席话,出自May与Phoebe两位创业家口中。这次会谈,也许育儿是构思内容的初衷,但当听到二人奋斗的故事,抱持为自己活一次的愿景,成了整场访问的亮点。
曾为家庭忘却自我 合作创业寻梦想
曾经在一篇文章,看过这一句「就算成为妈妈,请别忘了有时候仍要把自己当女孩宠爱,请别忘了你还是能追求梦想」。于去年创立美容共享工作室My Studio的May与Phoebe,正好体现这一席话。相识十多年,从地产公司的同事到朋友,见证大家拍拖、结婚、怀孕、生小孩,大家都曾经离开过自己的岗位,曾经对原有的生活产生疑问,亦曾经为家庭忘却了自己。也许正因为经历相似,加上性格合拍,二人对于合作创业的念头萌生。

一次受伤 冲击人生价值观
事情回到大约两年前,May因为一次参加运动比赛跌断左脚,躺在床上反思人生,突然很想为自己创一番作为。「当时休息了九个月,明白人生有许多意料之外,不想再活在自己的comfort zone,好想有一个精彩的人生。那次的冲击,成了人生的一大烙印,我开始思考前路。」脚部严重受伤,事事做不了要人帮,是人生最低落的时候。那时Phoebe陪伴在侧,她亦在经历一个反思的阶段。「自己是那种感兴趣就去上课、去学的人,这年间学过扎肚、纹绣,发现学成后却没有地方实践,认为市场有这样的需求,就可以成就一门生意,有空间发展。」Phoebe回想道。共享工作空间的概念,早于外国十多年前诞生,但就于近年才在香港开枝散叶,要地方偌大、美仑美奂的选择,有;要细如㓥房、相对租金平的亦有,偏偏没有一种选择适合美容师。

Phoebe有经验,知道美容师需要一个弹性的空间,特别是对初创的美容师,留得住客人成了持续营运的关键,于是构思了My Studio ── 心目中的美容共享工作室,是容许各式美容师为客人提供服务,是每一个人的studio,命名也源于此。May知道Phoebe的想法,自己亦深感兴趣,同时因为了解对方的个性,知道可以一起共事,决定齐齐拚一次。「要合作创业,必须了解对方,我是一个健谈、正面、爱发掘问题的人,而Phoebe同样正向,而且是乐于解决问题的人,我们之间不是互补不足,而是互相扶持、依靠的关系。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二人的力量却可能是几倍之多!」从说话中,总能感受May的拚劲。

市场有需求 便可成就生意
略为介绍一下她们的工作室。My Studio位于葵涌,室内设计开扬,氛围舒服企理,纹绣、造甲、按摩床等设施一应俱全;一进门就见梳化与小茶几,是cozy的一隅;细看更见水、咖啡、饼干、床垫等,全都是免费供应。「知道许多客人都是当美容师为副业,收工赶至做到晚上11、12时,未必有时间食饭,所以配备了一点小吃给他们。」设想周到,因Phoebe设身处地,尝试用第一身去感受客人所需,这亦某程度上把地理不算特别「热门」的缺点缩小。「许多人一听到我们身处大连排道便耍手拧头,无可否认,相比观塘、荔枝角,感觉似乎不够便利,但其实这里步行至港铁站不过六分钟,附近多的士及party room,比起许多工业大厦热闹;再者,大堂有24小时保安员,对于许多都为女性的美容师和客人来说相对安全。」她们还特意自设洗手间,希望方便客人,亦是安全与衞生的贴心用意,为何得到越来越多客人欢心,连一些来自台湾、马来西亚的美容师也选址这里教班,可想而知。创业难,守业亦难,宣传成了二人现今最大的难题,如何吸引客人愿意上来第一次,的确很考功夫。
回想起创业头两个月,预约冷清,令她们曾有过不少担心,庆幸的是二人个性正面,总懂得把缺点化成优点。「做得妈妈,每件事会思前想后,花的每一分钱都想过度过,我认为只要把在家当妈妈的管家特质投放于创业上,就肯定不会错到哪里。」二人异口同声。

创业后 一切不再一样May与Phoebe本来就事业有成,于地产界卖的是半山楼房,不愁收入,选择把智慧用在创业上,除了因为觉得这种商业模式「有得做」,甚至可以发展成「迷你仓」般区区都有,也因为创业让她们找到自我。「早年我也试过创业,自设地产公司,但心态就像打工一样,日复日做着同样的事,已经没有甚么挑战性可言,跟现在真正在奋斗的感觉很不同,每天叫我起床的是自律,眼见问题会想即时处理而不会等到明天,对于前景亦充满盼望。做妈妈,好想在屋企以外有一份成就感。」May说。
正向型妈妈 按自己舒服的方法育儿
「做老板」这个名词光鲜背后,由辛酸与不怕苦堆砌而成,May与Phoebe笑言自己像打杂,最可怕是连厕所渠塞了也要自行处理。「通渠究竟点通?回想起要泵出污水再清走它,好恐怖!」是次经验让May觉得自己「成就解锁」(笑)。不过与做地产相比,创业花的时间、精神始终较多,陪伴家人的时间自然比以前少,难得子女没有微言,更甚是了解到妈妈的工作,亲子关系也起着微妙变化。「五岁的大女儿自少由我照顾,因此比较黏我,现在我会跟她解释妈妈在工作,她开始理解,不会打扰或扭计要我陪。为了多见孩子,我坚持最天早上接送他们返学放学,打点好才返工作室,周末则全天候陪伴。」Phoebe是超级正向型妈妈,连丈夫都称她为正面女皇,对子女从不打骂,相信耐性、循循善诱可以理服人。其育儿方式比较自由,让孩子按自己舒服的方法去做,惟特别注重孩子的情绪。「从一对子女很小的时候便开始教他们『冷静深呼吸』,每当情绪来袭,便请他们用鼻吸口呼的方式重复三次,然后我才去了解发生甚么事。当小朋友有情绪时更不会表达,因此如果学懂冷静下来,便较易说出感受。」Phoebe有时又会教孩子冥想,像玩游戏一样沉浸于音乐下。
做父母就像中医师
May在家的时间同样少了,庆幸是两个儿子年纪稍大(分别为11及6岁),比较能了解妈妈的工作。重点是,陪伴多与少从来不是育儿的重心,不少研究都指出,在职妈妈对于子女的正面影响深远,而且妈妈的工作态度就是一门身教,成为子女勤奋努力的榜样。「以前囝囝会以为我的工作只是带客人睇楼,现在他们可以实在地看到妈妈在做甚么。最近更比以前喜欢黐住我瞓,见我未返会去我张床等。我深信现在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而事实是,她们已经不需要时刻待在工作室,特别是当一切更系统化,室内有闭路电视、电子锁,以及美容师已很自发式地登门工作,二人可开始遥距办事。

她和先生的育儿方式也open-minded,甚么也让孩子试,最重视的是他们的品格。自言和先生都不是读书之人,但相信礼多人不怪,可以彰显人的品德与教养,因此她事事讲求孩子以礼待人。「好多人读书叻,但却不懂得与人相处,我不想儿子做书呆子,而想他有勇气接受错败,跌倒识得企起身。现今社会学生压力大,轻生事件不绝,当小朋友学会如何面对人、面对世界,成绩还重要?毕业是进入社会的入场券,如到时自觉不足就再进修,懂得做人,人生就不怕有偏差。」她形容大仔个性易放弃,试过极不情愿上游泳班,May便跟他说「专注地试多两堂,如果到时仍坚持不学,我就取消」,结果大仔于堂上异常积极,想不到完成两课后竟说想继续游水,更获得佳绩,成为校队一员。「大仔不能逼,细佬却可以,但要用较soft的方式。

做父母就像中医师,对症下药,按困难『执药』,孩子都会见到你为他努力。」May的大儿子已是六年班,由传统学校转到国际学校,再转往私立学校,真正体现因材施教。「传统学校对他来说太多功课考测,国际学校纪律太宽松,私立学校对于他的个性而言则刚刚好。」Phoebe听后苦笑指,做父母选校真的是场血泪史。「入到惊读唔到,读到又惊唔开心;小朋友越逼只会越反抗,因此如果知道前路安全,家长们就放心让孩子试吧!」Phoebe说。
二人从相识、相知,到成为创业伙伴,纵然所处的原生家庭及成长背景不同,但往后的经历都足显她们的生命历程如何交织一起,祈愿正在为工作与否而挣扎的妈妈们跟她俩一样,可以肆意飞翔追梦。
文:胡亦桐
图:叶伟豪、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文章︳万千星辉颁奖典礼2023|再细微的角色也要做好本分 出炉最佳男配角林子善:「女儿的出现启发了我」
相关文章︳不做虎妈乐当开心妈 吴日言:想跟仔女做朋友同行成长︳星级教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