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Life】及早辨识梁氏小臼齿 慎防细菌感染
发布时间:05:00 2022-07-14 HKT
对于牙齿表面长有突出物,家长或认为只要不影响孩子外观、说话、咀嚼便毋须理会,但有牙医指出若恒齿小臼齿上有柱状部分突起,很有可能是梁氏小臼齿,需要尽快找牙医诊治,以免该部分折断导致细菌感染。她解释,因小臼齿位于口腔较后位置,家长容易忽视,最佳做法为「预防胜于治疗」,在恒齿刚长出时,家长便应带孩子定期接受牙科检查,便可以及早辨识梁氏小臼齿,并作出适当处理和治疗。
恒齿独有小臼齿
香港大学牙医学院儿童齿科临床教授姚嘉榕表示,梁氏小臼齿属异常牙齿结构,「有些小臼齿的咀嚼面上突起一个柱状且脆弱的部分,含有象牙质,中间位置可能连系牙髓组织,这些牙齿称为梁氏小臼齿。」她解释,梁氏小臼齿只出现于恒齿,主要成因是在牙齿形态分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异,「梁氏小臼齿不常见,香港儿童发生率为百分之四点八,没有明显性别差异。每一百名儿童中,约有四至五人长有梁氏小臼齿,当中大部分为亚洲人。」而梁氏小臼齿出现在下颚的机率为上颚的两倍或以上。姚嘉榕补充,大部分梁氏小臼齿在孩子十至十二岁时出现,因其时恒齿的第一和第二小臼齿刚长出。「梁氏小臼齿的牙面上有一个柱状突起部分,孩子可能在吃饭、说话时感到不适,如果父母发现孩子的臼齿上有突起部分,或子女向父母反映牙齿不适,家长切勿掉以轻心,应立即带孩子看牙医。」

可致三个严重后果
姚嘉榕指相对其他牙齿异常情况,如多生齿、缺牙,家长或较难察觉孩子患有梁氏小臼齿。她补充,因小臼齿在口腔较后位置,突起的部分不影响外观,但有可能引致食物积藏、蛀牙、说话时令舌头受刺激而不适等问题,「家长可多加留意孩子在说话、咀嚼食物时有否不适,若怀疑孩子有梁氏小臼齿,需立即带他看牙医,以便采取适当治疗,才能一劳永逸。」就梁氏小臼齿而言,姚嘉榕认为最佳应对方法是「预防胜于治疗」,「在恒齿刚长出时,建议家长大约半年带孩子接受一次牙科检查,牙医便可以为小朋友辨识梁氏小臼齿。」她称因突出部分相对脆弱,故牙医倾向采取保护措施,避免该部分折断,「牙医一般使用复合树脂巩固脆弱部分。若突起部分断裂并引起细菌感染,则须采用根管治疗(即杜牙根),把受感染或已坏死的神经线清除。」一旦突起的部分折断,牙髓有可能受细菌感染而坏死,蔓延下去更可导致牙根尖周炎及生牙疮。以下为突出部分折断后可能引起的三个严重后果:

1. 牙髓坏死
「突起部分的内层是象牙质,中心部分可能有牙髓组织连系着。若该部分折断,口腔的细菌便能循折断位置进入牙髓,令牙髓组织受细菌感染而坏死。」感染初期可能出现不同症状,如喝冷或热水时感到酸软的牙齿敏感现象,甚至疼痛等。随着感染时间变长,入侵程度加深,牙髓神经或逐渐坏死,「本来最初感觉到的敏感、牙痛或渐渐变得轻微,甚至感觉回复正常,此时病人往往误以为好转了,其实是因为牙神经迈向死亡而失去知觉。」
2. 牙根尖周炎
除了破坏牙髓神经,细菌更可能向其他地方扩散,感染牙齿的牙根尖,造成牙根尖发炎。牙根尖周炎患者不但持续感到痛楚,因发炎而积聚的脓液更会破坏牙槽骨,令牙齿变得摇晃。
3. 牙疮
当细菌由根尖孔扩散至邻近的牙周组织,引致发炎及脓液积聚,牙肉上便会生出脓包,形成牙疮。如果未能及时治疗,细菌会不断积聚、扩散,感染邻近的口腔组织,引致严重后果。

Q&A
Q:牙医会否考虑把梁氏小臼齿突出部分切除?巩固突出部分后,有甚么需要注意?
A:牙医通常不会切除突起的部分,因该处可能连系牙髓组织,切除或伤及牙髓。基本上,采取文中提及的预防措施后,便可正常清洁和使用牙齿。

文:林诗敏
图:受访者提供、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