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深圳医院门诊逾20%为港人 反映北上需求增 大湾区发展成保险业机遇
发布时间:06:00 2025-11-28 HKT
港人北上生活及就医问诊需求日趋旺盛,但跨境医疗保障的衔接障碍、服务流程复杂及保障范围不匹配等问题渐显,成为必须解决的民生课题。星岛新闻集团将举办「中国宏观经济暨大湾区融合论坛2025」,深入探讨大湾区医疗如何联动发力,包括如何推出跨境专属医疗险,也涵盖优化异地就医结算体验、延伸慢病管理与预约挂号等增值服务,不仅为往来两地港人解除医疗后顾之忧,更推动大湾区医疗保障体系更高质量发展。
港大深圳医院与港互通电子病历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张文智教授表示,港大深圳医院目前每日门诊量约6,000人次,其中有21%求诊者为香港市民,且该比例每月以1至2%的速度增长,反映香港市民对跨境医疗的需求持续上升。
张文智指出,港大深圳医院为跨境医疗作出示范,如在2015年起成为首家接受香港医疗券的内地医院,疫情时与香港医管局进行电子病历互通,为因疫情无法返港的长期病患者提供诊症及取药服务,并预计今年底实现与医管局电子病历记录系统对接,以提升诊症效率。该院去年10月更开通跨境救护车服务,让救护车可从该院直接过关「南下」送病人回港,毋须中途停车。
不过,张文智表示,目前香港市民仍未熟悉内地线上就医系统,例如使用微信预约、付款及查阅病历等,亦有市民误以为可在港就诊、深圳开药,但他强调医院必须进行专业诊断后才决定用药方案,相信未来要加强公众教育,以助了解内地就医流程及正确观念。
提到未来跨境医疗方向,张文智表示设有一个国际医疗部,提供比香港私家医院收费更低、但服务和环境更好的医疗服务,也可以设计高透明度及高保障的打包收费项目,甚至接受「双保」,以解决跨境医疗的一大痛点。
保诚指跨境医疗理赔比例近30%
保诚保险首席客务营运及健康保障业务总监欧阳佩玲指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融合进程加快,港澳居民「北上」就医日益普遍,相关跨境医疗需求呈现明显增长趋势。根据该公司数据,内地跨境医疗个案由2023年近3,800宗,增加至2024年超过4,700宗,增幅达23%;2025年上半年,跨境医疗理赔个案比例由26.1%升至近30%,而「医疗费用直付服务」的理赔个案更按年大幅上升87%,反映民众对跨境医疗及支付服务需求持续增强。
为回应市场需求,保险公司积极拓展与大湾区医疗机构构建「医疗伙伴合作生态系统」,例如将直付服务网络扩展至澳门、深圳、广州、中山及佛山等大湾区城巿,解决跨境就医的支付与服务衔接难题。
此外,市场调查亦显示,内地居民对跨境保险服务兴趣浓厚。该公司今年第二季调查指出,76%内地受访者有意在未来12个月访港,其中有计划在港管理个人财务者,对危疾保障(55%)、医疗保障(40%)及储蓄产品(45%)表现较高兴趣。她期望,未来持续推动跨境医疗保障发展,探索更多医疗与保险结合的新模式,以满足两地往来的客户需求。
康健:两地医疗成本有显著差异
康健国际医疗集团营运总监陈振康认为,香港与内地医疗成本有显著差异,例如香港打癌症化疗针费用约30,000元,但内地用同一家药厂原装药物,收费只需6,000至8,000港元;洗牙服务一样,深圳洗牙只需100多港元,但香港洗牙动辄800至1,000元。这跟内地藉国家政策与药厂谈判以压低价格有关,惟香港缺乏议价能力,成本高昂。
不过,香港医疗仍然有信心保证,内地居民不但会专程到港购买日常用品及药物等,而且香港高水平及高质素的高端医疗服务,也能吸引内地具经济能力的患者,例如进行专科治疗或手术等,建议香港专注发展高端医疗服务,以发挥质量优势。
陈振康认为,香港与大湾区医疗可发挥互补作用,例如经济能力较低的香港患者可到深圳打吊针接受基础治疗,然后回香港进行后续跟进治疗。此外,内地养老院条件优越、成本低,也能吸引香港居民北上养老。香港与大湾区更可通过医疗保险支付互通、病历资料共享(经患者授权)等方式,降低整体医疗成本。
他期望通过论坛讨论两地如何互补,例如为内地患者提供香港高端医疗服务,同时利用内地资源降低香港基层医疗成本。
盼更多内地机构纳保险保障名单
大湾区医疗专业发展协会创会会长萧英杰表示,大湾区发展为香港保险业带来新机遇,首先从单一香港市场扩展至拥有8,000多万人口的跨境市场,创造了庞大的刚性需求,而且大湾区城市各有特色的医疗服务,包括新技术、新药物及专家等,加上内地医疗成本远低于香港,不仅促使港人北上求医及养老,也为保险公司降低理赔成本,保费也有望更便宜。
他强调,目前仍要面对制度壁垒及产品覆盖面不足等挑战,例如目前香港与内地保险从业员资格互不认通,香港保险从业员如无内地牌照,无法在内地提供理赔服务,而且理赔单据、医疗报告等,也有待安全合法地统一及流通。加上目前保险产品未能完全满足跨境康复养老服务,例如跨境救护车及康养车的交通费用、长者长期物理治疗费用,以及特殊药物费用,目前仍未纳入理赔范围。
萧英杰相信,未来可透过区块链技术,在国家政策框架下实现档案资料电子化的安全合法地流通,为理赔奠定基础。他期望日后有更多能覆盖两地医疗服务的理赔产品,也有更多内地医疗机构纳入保险公司保障名单,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更重要是利用大湾区庞大市场扩大保险池,以吸引内地市民购买,也能降低保险公司整体成本,从而令保费更便宜,保障也更全面。
星岛「中国宏观经济暨大湾区融合论坛2025」|联动创新 出海领航
活动合作查询:[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港楼已现积极回升信号 专家称租金与利率「正向利差」 惟内房前景仍具挑战
港零售商需放弃价格竞争思维 商场IP活动助增独特体验 AI及机器人增效率
港数字资产发展落后美国 专家吁放宽监管吸流动性 促进市场创新
港扮演内企出海桥头堡 角色超越行政支援 「走出去,更能走进去」
全球变局下中国迎3大挑战 经济前景远胜欧洲 京东沈建光料明年关税趋稳
世界多极化已不可逆转 专家吁内地开放破局 港宜建「全球南方金融中心」
中国经济40年间极速崛起 内企出海成新机遇 港做好桥梁「比任何时候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