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40年间极速崛起 内企出海成新机遇 港做好桥梁「比任何时候强大」
发布时间:06:00 2025-11-21 HKT
「40年前第一次来中国到现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你没去过中国,你根本无法理解。」欧盟亚洲中心主席、前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Erik Solheim本周二(18日)出席「中国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2025期间接受《星岛头条》专访时如是感慨。展望未来十年,他认为中国到2030年或占全球制造业45%,最重要的新机遇将是中国企业大规模海外投资,为他国创造就业、分享技术。
Solheim回忆道,40年前中国没有摩天大楼,见不到一辆私家车,北京只有一条地铁线,高铁更是无从谈起。当时人们皆穿著式样单一的中山装,南方人吃米饭,北方人吃面条,「人们挤在狭小的公寓里,温饱都成问题」,曾和非洲一样是个非常贫穷的地方。但突然之间,一切都变得富裕起来,很快跻身于高收入国家行列,并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新加坡、韩国,印尼和越南,也在快速增长,只是中国体量更大,对世界影响更大。
中国不能单打独斗 需与伙伴合作
如今,中国正在重新崛起。在他看来,中国现代史基本分为经济增长和绿色发展两个时期,并指过去空气浑浊,绝对不会在中国的任何城市跑步,但现在无论是北京还是其他地方,都乐意去跑步,「这一切发生得如此之快」。
不过,他指中国自1800年来一直落后于世界,缺乏像美国那样领导世界的经验;而要成为领导者,不能单打独斗,需要与伙伴合作,最明显的伙伴即为全球南方国家,其中印度最为重要,还有巴西、印尼、土耳其、埃塞俄比亚以及许多其他国家。
谈及各国加强跨区域合作的难点,他直言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习惯于主导世界,「他们傲慢自大,根本不了解变化发生得有多快。」他指不久前一些国家以「不环保」禁中国食品,现在又说中国电动车「太好、太便宜」而设限,因此最关键的是西方国家需要摒弃这种傲慢自大的态度。
在他看来,中国在很多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且中国崛起是近代大国中「最和平的一次」。1979年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后,50多年未主动攻击任何国家,与美国几乎参与每场战争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中国没有设置太多贸易壁垒和障碍,全球六成绿色产品产自中国,在稳定经济与环境治理上展现领导力。此外,他认为中美制度不同根植于文化,美国人更重自由,中国人更重和谐,无分对错,关键在于聚焦彼此优势、保持对话与相互学习。
港不只是经济桥梁 更是文明桥梁
在当前地缘政治逆风中,Solheim认为香港的最大优势始终是「桥梁」二字,它深植中国文化,又让西方人感到舒适自在。香港今天的困难并不比过去更大,随着全球化大势不可逆转,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在中美两国之间二选一。他称当年博尔顿担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第一任期时,要求非洲国家在同美国和中国合作中做出选择时遭到拒绝,因为他们想与双方保持友好关系。香港恰恰完美契合这股潮流,保持其作为正在衰落、但仍然非常重要的西方,以及正在崛起、且在未来会更加重要的中国之间桥梁能力,而且并非只是经济桥梁,更是文明桥梁。
他指出,当前全球正经历两场巨大的技术革命,一是绿色革命,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电动车、蓄电池等等;另一场是信息技术革命,包括人工智能、互联网等等。绿色发展方面,中国和美国是最重要的两股力量,而香港的作用是成为连接两者的桥梁。若不能发挥好桥梁的作用,就会被上海、新加坡等地取代。同时,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紧密相连,包括广州、深圳、珠海等,是一个高度一体化区域;随着深圳等城市崛起,香港需要分享聚光灯,若香港能将其看成竞争、也看成合作,「香港只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强大」。
反驳特朗普言论 绿色趋势不可逆
至于美国总统特朗普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斥气候变化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骗局」、可再生能源是「诈骗」,Solheim对此直言,「这就像汽车与火车早已发明,有人却坚持要骑马。」
他表示,历史不会倒转,太阳能板、电动车都已量产,而他还想回到过去化石燃料时代,如今成本曲线无可阻挡地下跌,今天太阳能已比化石燃料更便宜,不仅更环保,还更省钱,「没有人能够扭转这种趋势」。
相关文章:
世界多极化已不可逆转 专家吁内地开放破局 港宜建全球南方金融中心
全球变局下中国迎3大挑战 经济前景远胜欧洲 京东沈建光料明年关税趋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