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学生专访|2岁确诊自闭症 凭DSE佳绩入中大 母亲独力抚养 成儿子最强fans
发布时间:12:00 2025-09-20 HKT
现年19岁的曾贺笙,就读香港中文大学理学课程一年级。他在今年的中学文凭试(DSE)考获6科27分成绩,计划主修生物及化学双主修课程。有别于其他成绩优异的学生,曾贺笙在2岁多时确诊自闭症,小时难以与别人沟通,幸而获其母Sue贴身照料,鼓励他积极学习及训练,并融入儿子社交生活,在不一样的成长路上同行。曾贺笙与母亲接受《星岛教育》专访时表示,要跟患有自闭症的子女相处,家长不需要在人生路上带领他们,反而是跟着子女走,按他们的喜好及方向发展所长。
SEN学生|2岁确诊自闭症 母亲曾历情绪崩溃
在刚过去的暑假度过了19岁生日的曾贺笙,2岁多时经健康院检查确诊自闭症。在幼童阶段,他已经展现出典型的自闭症症状,例如喜欢将玩具车整齐排列,或者整整一小时只看着风扇转动。当贺笙确诊自闭症后,其母Sue坦言曾经历情绪崩溃,「最初每晚都睡不着,后来贺笙3岁生日时,我决定写信给自己,叫自己积极面对,就开始上网搜寻许多相关资料,积极学习做言语及肌力训练。」
曾贺笙小时难以与别人沟通,不会表达自己,亦容易情绪失控,不时大叫和在地上打滚,小学时曾被同学言语欺凌。后来,Sue主动与涉事同学沟通,成功令二人和好,「我教贺笙要懂得原谅,因为他会有一些与别人不同的行为,例如自言自语或『手指指』,他长大后亦会如此。既然我们阻止不了别人的看法,倒不如自己不要去生气,学会原谅对方。」
SEN学生|举灯牌支持儿子 积极融入儿子生活

Sue在儿子年幼时跟丈夫分开,作为单亲母亲,她除了独力照顾曾贺笙的日常生活外,亦积极融入儿子的学校和社交生活。曾贺笙中学时就读位于马鞍山的曾璧山(崇兰)中学,其校长何沛胜忆述曾母经常到校支持儿子,「学校的圣诞联欢会、活力跑、毕业礼等活动上,都可看见贺笙母亲的身影,更会像其他偶像支持者般,举起灯牌支持贺笙。即使是SEN(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家长,亦很少如此积极地鼓励子女。」
对于母亲的倾力支持,曾贺笙表示高兴,更没想过会在毕业礼上获得众多同学的欢呼声。由最初受同学排斥,到后来开始有同学主动交朋友,这些转变都见证了他的成长,「虽然现在不算多朋友,但在学校活动时,其他同学也会上前一起自拍。」
SEN学生|保持乐观心境 将困难视为挑战

曾贺笙小学时容易情绪不稳,随着他逐渐长大,情绪亦开始稳定起来,学业渐上轨道,更在中学连续6年考获全级第一的佳绩。「记得中一时很怕自己会不及格,后来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之后更获全级第一,于是以6年全级第一为目标。」Sue知道儿子拥有良好记忆力,早在中一开始便让他每天抄写课本,直至高中才因应学习模式转变,改为做题目练习,最终在DSE考获6科27分的成绩,顺利升读心仪的中文大学理学课程。
在独力照顾自闭症儿子的路上,Sue由最初的情绪崩溃,到现在感恩儿子能考上大学。纵然曾面对不少困难,只要保持乐观心境,总会迎来柳暗花明的时刻,「即使有多少困难,都可以将它们视为挑战,就会过得容易点。」两母子一直互相支持,成为最好朋友,曾贺笙亦感激母亲对自己的爱。他俩认为,要跟自闭症的孩子相处,家长并不需要做领头的角色,最重要是跟着子女的意向走,以及适时在他们身边引导。
Sue更以一个有趣的比喻,来形容家长对待自闭症子女的心态,「不少处境相似的家长都会问我,为何你可以这么有耐性?我说其实很简单,只要将子女当作自己的男女朋友看待,就自然会展现自己最温柔的一面,亦不会对对方有过多要求。」
记者:周倩仪 摄影:卢江球 部分图片: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