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太极跑 以运动科技提升身心健康|研之有理
发布时间:14:00 2025-04-30 HKT
人口老化是全球面对的主要挑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预计2030年全球有六分一人口将达60岁以上。联合国报告亦指出,香港2050年将成为全球人口老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慢性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多做运动,尤其是带氧运动,能有效改善心肺功能,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基石。
许多运动方式缺乏科学安排,易衍生运动强度不足或过度运动的问题,降低运动的持续性和积极性。长期进行高负荷运动亦可能导致肌骨系统疲劳,甚至损伤。针对长者族群,更需要科学的运动方式来激发参与,保障安全。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体育科技研究院近年与生物医学工程学系联手进行实验,深入研究运动锻炼对纾缓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脂肪肝、肥胖、骨质疏松、失眠等健康问题的作用,并提供科学、健康、有效和安全的运动方案,包括太极健身跑项目。
延伸阅读:机遇与挑战 大型语言模型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研之有理
藉科技改善运动表现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良性运动负荷区间,适当的训练强度才能达到运动效果,而太极跑是提高跑步效率且无伤害的创新跑步法。太极跑基于中国阴阳学理念,着重于跑步过程中即时调节跑速,精确控制心率在静息与有氧心率最大值之间的变化,以实现高效的心肺锻炼,同时减少肌骨系统和精神负担。太极跑讲求循序渐进,让跑步者更容易坚持。起跑时从最低(极阴)心率开始,随着距离增加,逐步增加心率,再达到安全的最高(极阳)心率,然后心率回归到每分钟100次左右,便算完成一次太极跑。

为了验证太极跑的成效,我的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生物力学分析、生理监测及心理学研究。实验结果显示,与传统均速慢跑或高强度间歇跑相比,同等能量消耗下,太极跑对肌骨系统的冲击最小,同时能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瞬时血压。
另外,太极跑的低疲劳特性是令运动者能长期坚持的关键。作为需要每天服用降血压药的高血压患者,我以前从不跑步,到60岁才开始接触太极跑。经过3个月训练,我的运动表现得到大大提升。在均速跑情况下,平均心率下降了每分钟约10次,以最高(极阳)心率跑时,速度更提高了每小时2公里。坚持太极跑近2年,我明显感受到跑步时的疲劳感减少,身体状态亦有所改善。早前我们亦邀请了120名市民进行为期3个月的太极跑实验,结果他们全部达到均速跑心率下降的目标,且没有出现肌肉关节受伤的情况。
奥林匹克文化所代表的体育精神,一直引导着人们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运动目标进发,几乎所有体育运动都是以速度、距离和时间作为胜负指标。理大去年6月举办了首届太极跑邀请赛,开创了以控制自身运动负荷精度来定胜负的比赛。参赛者来自本地、中国内地、意大利、加拿大及澳洲,年龄横跨23至67岁。
他们以无动力跑步机、跑道跑、公路跑等不同方式同台竞技,能控制自身心率最接近目标心率为胜。
太极跑比赛推广运动
过程中,会利用心率仪和理大研发的监测系统,记录参赛者跑步的每秒心率数据。结果,一名67岁长者以控制心率和目标值仅差距每分钟0.21次夺冠。同时,我们亦通过比赛收集了不同国家参赛者的数据,进一步丰富系统的数据库。
太极跑结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不仅为改善心脏健康提供新方法,也展现了运动科技在推动全民健康的巨大潜力。我的团队会继续研究和推广太极跑,让更多人享受科学运动带来的健康生活。
本栏欢迎院校学者投稿,分享个人学术见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为限,查询及投稿请电邮︰[email protected]。
文:香港理工大学体育科技研究院院长及生物医学工程学系系主任张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