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赞佢|旅游义工带旅客探索香港故事  前线客服主任奔走机场助团圆

更新时间:08:00 2025-10-14 HKT
发布时间:08:00 2025-10-14 HKT

香港这座国际都会,每天吸引大批旅客到访。他们怀着好奇踏足这个蕞尔小城,有人探索热门景点,有人追寻历史印记,旅途中难免遇上突发状况,急需援手。面对不同的需求,总有一批人默默守候,随时贴心相助。例如身为香港旅游发展局的「旅游义工」(Hong Kong Pals)的许淇聪(KC),乐于带领游客走进历史文化景点,细说香港的重要人物;驻守机场及其他口岸的旅发局旅客服务主任张庆伟(Ray),每天用心协助来自五湖四海的旅客。他们的无私付出,正好体现出香港细心周到的待客之道。

退而不休的许淇聪热衷于带领旅客深入富有历史底蕴的坟场,娓娓道来曾经影响香港发展的重要人物故事。
退而不休的许淇聪热衷于带领旅客深入富有历史底蕴的坟场,娓娓道来曾经影响香港发展的重要人物故事。

许淇聪(KC)自退休后便投身旅游义工行列,一做就是15年。他将对历史的热爱转化为对导览的热情,总能按旅客需要设计出合适的导赏路线。

例如KC会为西方旅客揭开屏山邓氏宗祠的岭南风韵,为台湾旅客循着孙中山史迹径,讲述历史,冀让旅客对香港的历史多一份了解。他如数家珍地分享:「若有旅客想去大屿山看大佛,我便会耐心推介各种便捷的交通方式;若是时间有限的邮轮旅客,我会推荐黄大仙区的志莲净苑或邮轮码头附近的饮茶点,让旅客在短暂的岸上观光中,也能感受香港的地道风味。」

除了为人熟悉的景点,在KC眼中,寂静的墓园除了是安息之地,也是「香港历史的立体教科书」—每一块墓碑背后,都藏着一段城市记忆。他忆述,2018年一位法国游客远道而来,寻找1918年跑马地马场大火相关历史,特意请求KC协助。KC不但提供详尽的历史考据,更亲自规划路线前往马棚先难友纪念碑,助那位游客完成跨越百年的追思之旅。他笑言:「若早知旅客有此查询,我会在家中做资料搜集,再向他们介绍该段历史。」KC用最质朴的方式证明:真正的导赏,是让冰冷的石碑开口说话。

许淇聪热情地向旅客介绍香港不同特色。
许淇聪热情地向旅客介绍香港不同特色。

Ray:为旅客机场奔走 真诚陪伴每段旅程

面对来自世界各地、背景各异的旅客,张庆伟(右一)坦言每当成功解决他们的疑难,就是这份工作给他的最大动力。
面对来自世界各地、背景各异的旅客,张庆伟(右一)坦言每当成功解决他们的疑难,就是这份工作给他的最大动力。

在机场炽亮的灯光下,张庆伟(Ray)亦默默守护每一段旅程。有一次,他遇到一对来自南美、只懂西班牙语的祖孙,与准备转机前往福州的家人失散,身无分文。Ray忆述:「当时很焦急,我只能靠着肢体语言和Google翻译,一点一点拼凑出事情的来龙去脉。」他随即透过机场广播寻人、在航厦间奔走、联络警方,终于让一家人团聚。可惜,他们当时错过了航班,Ray更亲自送他们前往入住酒店。整个过程历时数小时,Ray从没停下脚步。对他而言,服务的真谛不在流程,而是愿意展露同理心,为旅客行多一步,直至他们安心。

多年来,Ray累积了不少心得。他认为,真正的服务始于细心聆听,理解旅客背后的真实需要,并站在他们的角度提供解决方案:「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是用心在帮助他们,而不只是完成一项工作。」

按个人喜好贴心安排 让旅客看见不一样的香港 

Ray同样会因应不同旅客的背景与兴趣,提供贴心建议。遇上亲子旅客,他特别注重互动与趣味性,会安排太空馆的星际之旅,让孩子在探索过程中留下难忘回忆。他笑说:「我自己平日很喜欢乘搭电车,由中环到筲箕湾。」这不只是他的日常,更是他的「私心推介」,希望旅客能在「叮叮」声中,感受香港从金融中心到大街小巷的多元面貌。

张庆伟在启德邮轮码头工作期间,经常遇到旅客查询交通安排。他特意准备交通资讯及简短中文翻译,方便来自不同国家的旅客在返回码头时直接向的士司机展示,让整段旅程更顺畅安心。
张庆伟在启德邮轮码头工作期间,经常遇到旅客查询交通安排。他特意准备交通资讯及简短中文翻译,方便来自不同国家的旅客在返回码头时直接向的士司机展示,让整段旅程更顺畅安心。

细心应对突发情况 让旅客安心无忧

这种贴心的服务态度,也悄悄感染了身边的同事。旅发局旅客服务副经理潘恩琪(Carianne)便是其中一位随时待命的守护者。例如有旅客在旅途中不幸遇上突发事情, 她总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照顾旅客的身心需要。面对受伤旅客的徬徨无助,她总会送上慰问与安抚。她曾在一次火警事故后,协助一对法国旅客寻回遗失的行李,并亲自安排寄回他们的家乡,她说:「只要旅客安心离港,我就觉得值得了。」

无论是KC在坟场中「探寻历史」、Ray在机场里奔走协助,还是Carianne在突发事情中守护旅客,他们对于工作的用心,都让旅客在陌生的城市里感受到温暖,也让香港的旅游形象更添人情味。正如 Ray带领新人时总说:「知识易学,但用心才难得」,或许,对这些前线人员而言,最大的回报不是掌声,而是旅客临别时的一句「多谢」,以及那份真诚的笑容。

旅发局旅客服务副经理潘恩琪(Carianne)加入旅发局约五年,主要负责处理旅客的求助与意见反馈,在后勤岗位上为旅客提供支援。
旅发局旅客服务副经理潘恩琪(Carianne)加入旅发局约五年,主要负责处理旅客的求助与意见反馈,在后勤岗位上为旅客提供支援。

投身旅业服务客人 沿自不变的初心                         

对Ray与KC而言,选择投身旅游行业和担任旅游义工,并非偶然,而是源自心底的一份热情。他们的故事,正好展现了「初心」如何在岁月里延续,并化为对旅客最真诚的协助。

Ray的故事始于大学时期,当年他主修金融学,在学时在旅发局做兼职,在机场为离境旅客做问卷调查。这份工作让他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也逐渐习惯与陌生人交流。毕业后,他于2003年加入旅发局,最初的岗位与旅客数据有关,由于想更直接为旅客提供服务,当内部有调职机会时,他便毫不犹豫地申请,2007年正式转职旅客服务部门,「觉得能服务和协助旅客很开心」。

除了在旅客咨询中心工作,张庆伟也会参与协助盛事举行,例如到机场迎接新春花车巡游的海外表演队伍。
除了在旅客咨询中心工作,张庆伟也会参与协助盛事举行,例如到机场迎接新春花车巡游的海外表演队伍。

KC的初心,则要追溯到44年前的一段经历。当年他与新婚妻子度蜜月,由希腊雅典乘搭飞机前往比利时布鲁塞尔,在航班上认识一位比利时商人,下机后对方不仅主动开车送他们到酒店,还带他们去附近酒吧饮酒,直至深夜再送他们返回酒店。这趟经历令他一生难忘,「希望有机会可以报答旅客」。多年后,当旅发局推出「旅游义工」计划时,他随即报名参加。

其实在退休前,KC已经有心帮助旅客,只是工作繁忙,未能投入太多时间。他仍记得1980年代时,有位外国同事来港,希望探访父亲曾驻守的昂船洲军营。由于该地是军营禁区,KC就提议联络船家,让同事从海上离远眺望。虽然只是小小的帮忙,却让KC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退休后,他终于有时间全心投入,把自己对香港的热爱,透过导赏分享给世界各地的旅客。

旅发局的「旅游义工」计划汇聚超过100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本地热心市民。他们乐于与旅客分享个人生活体验和地道的旅游建议,协助旅客深入探索香港。

许淇聪(右二)分享,44年前在比利时的一次旅游经历,成为他多年后投身旅游义工行列的契机。
许淇聪(右二)分享,44年前在比利时的一次旅游经历,成为他多年后投身旅游义工行列的契机。

 

旅游事务署与香港旅游发展局的「崭新杰出服务奖励计划」,推出《我要赞佢 — 好客香港》系列报道,表扬发挥好客精神的旅游相关行业前线从业员,与业界和公众分享他们的好客故事,鼓励大家一齐做多一步,发挥好客之道。


记者 蔡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