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调整难避免 不用也不应担心 李声扬:现已输钱应自我检讨

更新时间:06:00 2025-11-23 HKT
发布时间:06:00 2025-11-23 HKT

今年全球股市表现相当亮丽,但踏入11月,各地股市都有比较大的调整。日本股市下跌可能和中日关系恶化有关,至于港股美股下跌,则似乎因为市场日渐担心科技股估值昂贵,科技公司在AI的投资回本遥遥无期,再加上12月减息的预期落空等等。

市场就是会下跌的

股市高位回落后,见到有些投资者相当不安,也有读者问笔者如何是好。答曰:不用担心,不应担心,其实也无得去担心。皆因市场就是会下跌的。可能有人对这个答案不满意,认为笔者讲废话,但再问笔者十次,还是这个答案。

换个思考方法:就像球赛,被对方入球当然不开心,但此乃经常发生的事情,重点是结果。若最终取胜,则不用介怀。但若最后落败呢?也没法子。因为比赛就是会落败。无人想输钱,正如无人想落败,但世界并不因你的主观期望而改变。

跌市不开心,有两种情况。理论上一样,但对投资者的心理影响不同,可以分开讨论。第一种是仍然赢钱,只是赢少了,担心市场再跌自己的盈利化为乌有,或者是悔恨为何不早点在高位沽货。第二种,则是组合输钱,不知如何是好,更担心市场越跌越深。

应对持有公司有信心

第一种情况,解决方法比较简单。既然投资者本身已经是赢钱,至少是有一定实力(或运气)。要明白的是,无人能在最高位沽货,即使可以也只是运气。况且,股市一般仍是上升,应该对自己持有的公司有信心。若不认为公司会越做越好,买来做甚么?
理论上,若担心股市继续下跌,当然可以选择在仍有利润时「锁定」。但若股市反弹呢?到时又会感到后悔。所以核心问题是:到底股市下跌10%后,会变成20%的「熊市」机会较大,还是反弹的机会较大?至少在历史上看,答案一定是后者。但当然这没有保证。

先沽一半取回成本

若真的非常担心,也有一个方法,对心理帮助很大。沽出股票可以,但不要全沽。例如获利100%的,可以沽出一半,拿回自己的成本。余下的都是「盈利」,是风流钱,自然坐得较轻松。或者更简单的方法:少看股票。一个月后再看,或者一年后再看,情况往往不同。

至于第二种情况,则略为难搞。输钱令人不高兴,十分正常。但还是再认清一个事实:市场就是有调整。这根本不能避免。除非打算余生永远不再买股票,否则,还是早点接受这个现实较好。

找出原因方会进步

现在已经输钱的投资者,笔者不客气的讲一句:真的应该自我检讨。完稿之时,美股今年仍有近12%升幅,港股升了近30%。请问,为何阁下会输钱?不找出原因,则永远不会进步。

今年港股和美股的表现,都是出色,较平均年份为好。但阁下却输钱,当然是出了点问题。若果输钱,不外乎是两三个可能。第一是选股太差,大市上升,你买的东西却下跌。解决方法很简单,既然自己选股差,就不要选股,直接买大市,买多点指数ETF,不要当自己是股神。

原因之二,就是时机太差。跌市时不敢买,去年恒指15000点时不敢买,相信那些「经济很差股市怎会好」的鬼话。2022年大跌市时不敢买,觉得世界要玩完。今年4月「关税解放日」时不敢买,想「小心一点」——但偏偏在大市上升,人人兴奋之时,却飞身入市。

解决方法也不难,既然是捉时机太差,就不要捉时机!定期入市,月供股票,绝对帮到你。

少看股票、社交网络

最后一种情况,当然是因为贪心,动用大量杠杆。大市高位回调10%,阁下的仓位已跌30%或更多。此种做法,永远危险,出问题当然是自找。解决方法,就是记住今日的教训,将来不要杠杆。

其实若果没有涉及杠杆,或是拿了应急钱去投机的话(这两种做法笔者从来大力反对),少看一点股票,少上社交网络,一个月后或一年后再看仓位,多数是较好的情况。

Patreon作者 李声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