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银行逾98%用户体验正面 银行公会:64%个人及中小企使用逾两年

更新时间:17:22 2025-11-06 HKT
发布时间:17:22 2025-11-06 HKT

银行公会数字银行公众教育专责小组调查显示,逾98%个人及99%中小企用户对数字银行整体体验感到正面;约64%个人及中小企用户使用数字银行超过两年;高达100%的中小企表示信任数字银行的数据安全。

该专责小组委托浸会大学传理学院于今年8月13日至26日期间,以网上问卷形式成功访问了1,006名个人受访者及205间中小企,了解公众及中小企对数字银行的使用习惯、信任程度及未来期望。

约四分一人使用逾4年

调查结果显示,数字银行已成功建立稳固的客户基础,66.4%的个人及63.7%中小企受访用户已持续使用数字银行服务两年以上,当中持续使用超过四年的更分别达25.1% 及22.2%,受访者提及长期使用数字银行的原因:包括数字银行已成为其主要银行账户、用户体验和便利性,以及优惠和奖赏具有吸引力等,当中高达92.9%的个人及98.2%中小企受访者表示,数字银行能满足至少50%的日常银行服务需要;另外82.7% 的个人用户及高达96.5% 的中小企用户每周至少使用一次数字银行服务,反映数字银行商业模式走向成熟,高效服务满足绝大部分用户需求。

个人用户信任度达94.5%

公众对数字银行的安全措施抱有极高信心。无论是个人资料保护、预防诈骗措施还是账户整体安全,近100%的中小企用户表示信任数字银行的资料安全,个人用户信任度亦达94.5%以上。银公表示,这份信心源于公众对监管框架的清晰认知,调查发现,70.1% 的公众及82.4% 的中小企清楚了解数字银行受金管局严格监管及《存款保障计划条例》的保护。部分数字银行亦因其在保障用户私隐方面的表现获得肯定,曾获私隐专员公署颁发相关奖项,进一步强化其在资料处理和资讯保安上的专业形象。

逾九成指AI前瞻性胜传统银行

银公又指,数字银行在金融科技创新,特别是人工智能(AI)应用方面,包括:智能客服、优化交易流程、数据分析、个人化产品推荐、储蓄建议、以及安全警报和异常交易预警等,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和风险管理能力,更被公认为推动行业创新的核心力量。同时,部分数字银行亦使用AI提升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的识别能力,进一步强化涉及深度伪造诈骗的侦查能力,提升反诈骗侦查的精准度,加强对客户的保障。高达92.7% 的公众及99.4% 的中小企认同数字银行在采纳AI技术上比传统银行更具前瞻性。AI的应用亦切实地转化为更优质的客户体验,84.9% 的公众及98.8% 的中小企表示,AI驱动的服务提升了「更智能、更便捷」的银行体验。

银行公会数字银行公众教育专责小组发言人黄颖姿表示,数字银行在短短5年间,已从创新概念,蜕变为市民与中小企日常理财的重要平台。逾九成用户对整体体验评价正面,大部分更表示数字银行能满足大部分日常银行服务需求。数据背后是一场深层次的行为转变,用户习惯与信任的建立,正好说明数字银行不单止「可行」,更可成为主流。她又指,随着用户基础持续扩大,业界亦已开始录得盈利,进一步印证这种营运模式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深信数字银行在AI应用、数据分析与智能理财方面等仍有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