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医生患胰脏癌 抗癌期间仍家访病人:尽己所能直到生命尽头
发布时间:11:30 2025-11-19 HKT
日本一名64岁从事临终关怀的医生,自一年前患上胰脏癌后,虽在抗癌期间有各种副作用和不适,但他依然把照顾病人放在首位,直至手术之前也继续出诊探访病人。面对疾病和生命,他坚持尽自己所能,即使有时候会有点艰难,也表示要好好活到最后一天。
64岁医生患胰脏癌 抗癌期间家访病人:尽己所能直到生命尽头
根据日媒《长野放送》报道,今年64岁的消化内科医生瀬角英树在2024年8月,因为持续感觉疲倦,进行了腹部超声波检查,最终确诊了胰脏癌2a期。不过,他选择一边抗癌,一边继续救治患者。即使服用的药物导致颈部长了大片皮诊和痕痒,但他仍然在身为药剂师的女儿的协助下,持续提供上门诊疗服务,直至同年12月进行手术前为止:「我不想输,不想告诉对我寄予厚望的病人『我不行了』」。
瀬角医生在新冠疫情期间,在长野县松本市开设了一家诊所,专门提供上门诊疗及临终关怀服务。他在多年来与末期患者相处的过程中,了解到不少病人希望在家中在家人的陪伴下度过最后时光。尤其在疫情期间,能够在医院陪伴家人和爱人的时间更受到限制,因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家中接受治疗。
在开办诊所3年后,瀬角医生确诊了癌症。为了需要诊疗和照顾的病人,他在术后还在康复治疗期间,就重新回到岗位上。其女儿虽然担心,但也尊重父亲的意愿:「他是需要工作才能活下去的人,希望他尽可能做到最后一刻。」
由于病情和治疗导致食欲下降,他体重减轻了约10公斤,更出现体力下降和手脚麻痺的状况,感受到和其他病人一样的痛苦、不适和焦躁,但重新工作给予他努力抗癌的勇气和力量。瀬角医生照顾的病人们对于他复出,亦感到开心和受鼓舞。
瀬角英树医生很感激自己多活了一年,因此必须珍惜生命。而能够支持人们「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就是他认为生命的意义。「作为癌症康复者,能够走得多远都是挑战,我想尽我所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直到生命的尽头。」
胰脏癌位列本港第4大致命癌症 甚么人易中招?
据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资料,胰脏癌为本港常见癌症,死亡率排第4位。单在2023年,本港已有918人死于胰脏癌,危险程度不低于肺癌、大肠癌、肝癌等常见癌症。
医管局指,胰脏藏于腹腔深处,在胃部与大小肠等器官后面,胰脏癌是入侵性强的癌症,由于在胰脏的恶性肿瘤位置隐蔽,初期病征并不明显。不少患者至胰脏癌症晚期才发现患病,影响存活率。进行手术切除肿瘤后,复发率也比一般癌症高。医学界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胰脏癌的成因,惟可能与胰脏细胞的异常增生有关。大多数的胰脏癌都是源于胰管上皮细胞的腺癌,较常发生在65岁以上人士身上,其他风险因素如下:
- 种族:黑人的风险较高
- 性别:男性比女性有更高风险
- 抽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上胰脏癌的机会高出大概2至3倍
- 糖代谢异常:糖尿病可以增加患上胰脏癌的风险
- 超重:超重的人有较大风险
- 饮食:长期过量进食动物脂肪和少吃蔬菜和水果会较易患上胰脏癌
- 化学品:长期接触杀虫剂后、石油或染料
-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患上胰脏癌的机会比非患者高出2倍
- 遗传性胰脏炎:遗传性慢性胰脏炎会增加胰脏癌的机会,但非常罕见
- 慢性胰脏炎:常与胰脏癌一同发现,但不一定是导致胰脏癌的原因
胰脏癌有何常见症状?大便出现这颜色属警号
如何及早发现胰脏癌?医管局提醒日常多留意身体有否出现以下症状,随时是身体患上胰脏癌的警号:
- 上腹部出现与饮食无关的持续疼痛,并会反射至背部
-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胀等肠胃障碍现象
- 出现黄疸、皮肤搔痒、大便呈陶土色
- 体重短时间内锐减
- 上腹部出现固定、坚硬的肿块
- 腹水
胰脏癌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有以下几项:
- 黄疸
- 疼痛:当肿瘤扩大压迫神经, 腹痛会加剧
- 严重体重下降,进食情况差的病人可能需要鼻胃管喂饲或静脉输入营养补充品
延伸阅读:胰脏癌年杀逾900港人 多吃3类食物降30%风险 按这穴位护胰脏
---
相关文章:
呼吸30秒检测胰脏癌风险 最快3天知结果 专家:50年最大突破
55岁男子腰痛揭患胰脏癌晚期 1类病人患癌王机率高8倍 医生列5征兆自测风险
60岁妇患胰脏癌晚期 被判剩3个月命 做3件事7年不复发!必饮1款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