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3成高小学生自然连结感低 碍心理健康

更新时间:07:00 2025-11-19 HKT
发布时间:07:00 2025-11-19 HKT

有环境教育机构联同大学展开针对学童自然连结感及学校户外环境教育的大型基线调查,昨日公布结果。调查发现,约3成高小学生与大自然呈现「低度连结」,逾3成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欠佳,而自然连结感与学童的心理健康显著相关,反映户外环境教育不仅关乎生态意识,更影响下一代的成长与身心发展。研究团队提出多项建议,包括呼吁学校将自然连结感纳入学校政策,作为学生成长的指标。

逾3成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欠佳

马昀祺(右)表示,香港的自然环境是「世界级」。佘丹薇摄
马昀祺(右)表示,香港的自然环境是「世界级」。佘丹薇摄

是次调查由香港户外生态教育协会主办,香港科技大学协作,并获太古集团慈善信托基金资助,于2024年10月至2025年3月期间进行,共收集25间学校、2824名小学生及2413对亲子组合的数据。结果显示,逾3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约3成学生与大自然呈现低度连结。

调查发现,学童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不足。在过去一年中,超过4成学生与家人一起到访自然环境仅每半年一次或更少,近一成学生甚至完全没有相关经验。与此同时,超过8成半的父母同意他们的孩子与大自然的接触不足够。值得注意的是,超过9成的父母同意接触大自然有益于孩子的精神健康,但超过5成父母认为他们没有时间带孩子接触大自然。

研究团队吁纳入学校政策 作为学生成长的指标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谈俭邦指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在大自然的学习效果会更加好,亦提升学生的积极学习程度。佘丹薇摄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谈俭邦指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在大自然的学习效果会更加好,亦提升学生的积极学习程度。佘丹薇摄

在学校教育方面,调查发现约两成学校在2023/24学年没有为高小学生安排任何户外环境教育活动。若只计算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活动,更有约3成学校在该学年未曾安排学生于自然环境中学习。研究团队指出,学生每学年于自然环境中学习的平均时数仅为4.43小时,远低于教师建议、平均7.33小时的理想时数。

领导是次调查的香港户外生态教育协会创办人及教育总监马昀祺指出,尽管近9成教师认同户外环境教育对学生环保意识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实际执行上面临多重挑战,包括教师工作量大、课程时间紧迫、资源不足等。他续指,有时学校管理层并不重视大自然教学,「学校不带学生去,家长又没有时间带子女去。」

研究团队提出多项建议,包括呼吁学校将自然连结感纳入学校政策,作为学生成长的指标,并将自然为本的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价值观教育、STEAM教育等领域。同时,建议在「4Rs」精神健康约章中,加入「与自然重新连结」作为第五个R,加强自然与心理健康的连结。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谈俭邦指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在大自然的学习效果会更加好,亦提升学生的积极学习程度。而作为家长方面,应多与子女谈论、接触和感受大自然,并积极参与自然教育活动,共同提升下一代的自然连结感与心理健康。

马昀祺指香港户外生态教育协会集合本次项目的各种研究,量身定制一共30项建议,载录于《香港学童自然连结感及学校户外环境教育报告及行动手册》之中。佘丹薇摄
马昀祺指香港户外生态教育协会集合本次项目的各种研究,量身定制一共30项建议,载录于《香港学童自然连结感及学校户外环境教育报告及行动手册》之中。佘丹薇摄

记者 佘丹薇

延伸阅读:

推动全校性环境教育 绿色学校模范

生态美|马昀祺推动环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