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中史分析抗战胜利原因 考生被形容「史事空疏」
发布时间:00:25 2025-11-11 HKT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然而,根据考评局最新出版的《试题专辑》,考生今年在应考中国历史科时,部分考生在分析中国抗战胜利原因时表现一般,被形容为「史事空疏」。在答题时,有考生错误理解资料所提供的漫画图像,误以为漫画中的日军为中国士兵,以致回答错误的答案。
误以为漫画中的日军为中国士兵
中史卷一必答题中,其中一题要求考生分析与抗日战争相关的漫画和资料。《试题专辑》指出,在这题表现未如理想的考生当中,有人对图样理解错误,以为漫画中的日军为中国士兵,于是得出日军侵略行动令中国军民受苦的答案;又或纯粹抄录漫画的文字讯息或描述图像,未有归纳作者对日军侵略行动的看法。
在分析中国抗战胜利原因的题目中,部分考生的表现被形容为「史事空疏」,只能补充美国以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致使日本投降的史事;该题目其中一份资料强调1945年二战欧洲战事结束后,盟军在亚太地区协助反攻,但仍有考生详写1941年至1945年欧战史事,被评为「未能准确援引相关史事」。
「九一三事变」混淆「九一八事变」
《试题专辑》指出,今年中史科试卷深浅适中,考生表现整体上与去年相若;惟仍有考生错误概念、混淆史实,例如把「九一八事变」写错为「九一三事变」、「七七事变」或「皇姑屯事变」等,又以为台儿庄大捷是游击战略的成果,或把珍珠港写成珍宝岛、原子弹写为导弹等。
此外,部分考生的字体潦草,甚至无法辨认,错别字亦较多,例如将「孝文帝」写作「考文帝」、「以粮为纲」写成「以粮为钢」、「佛教」写作「佛教」等。《试题专辑》建议考生,阅读历史文章时应关注人名、地名、历史词汇的正确写法,避免应试时因写错字而出现歧义,影响得分。
公民科问中国「和平共处5项原则」 答对率仅48%
另一方面,今年是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取代通识科成为文凭试科目的第二年,考评局在最新的《试题专辑》形容,今年考生应公民科的整体表现令人满意,答题大致能表现出合理水平,又建议考生持续加强对现今香港社会发展、与国家关系和国家最新发展认识。不过,在其中一条选择题中,要求考生判断不属于中国「和平共处5项原则」的选项,只有少于一半考生答对。
今年公民科试卷共设有3条必答题,其中包括4条选择题,考生的答对百分率介乎48%至89%。在第二题、有关中国「和平共处5项原则」的选择题中,只有48%考生答对,选择正确答案C「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其他考生未能识别「平等互利」、「互不干预内政」及「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均属于「和平共处5项原则」。
至于第二题的另外两条题目,要求考生参考题目提供的资料,指出中国为受援国提供哪类型的支援、以及解释中国的对外援助如何改善受援国人民的生活;考评局指大部分考生能指出支援的类型,整体表现理想,但部分考生的讨论较为空泛,或只能指出中国的对外援助行动,但未能因应题目要求,解释对外援助如何改善受援国人民的生活。
本报记者
延伸阅读:
DSE2025︱中史科卷一恢复必答题考抗日战争 教师:摘星关键在漫画题
DSE2025︱公民科首设「立场题」教师料达标率逾9成 两地考生均指试卷不太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