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小学教师已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种AI工具
发布时间:14:12 2025-10-30 HKT
最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优质教育基金将预留20亿元支援中小学数字教育,并于明年发表「中小学数字教育蓝图」,包括订定人工智能(AI)素养学习架构、将AI教育纳入核心课程、加强教师AI培训等。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学会今日(30日)发布「小学教师对数字教育与 AI 工具应用的看法」研究报告,揭示本地小学教师已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种AI工具,惟担心学生会过度依赖AI,导致忽略思考过程。
近8成教师忧学生过度依赖AI 忽略思考过程


该研究于今年3月至7月期间进行,透过问卷及访谈方式,共收集222份量化数据及多名教师与家长的质性意见。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学会副主席蔡曼筠指出,研究反映有4款AI程式获得过半数受访教师在学与教过程中采用,分别为Canva、ChatGPT、DeepSeek及Poe。然而,近8成受访教师担心学生因过度依赖AI而忽略思考过程,近7成认为培养学生AI素养具有迫切性,另有近6成教师忧虑学生难以辨识AI所提供的资讯真确性,其他困难还包括私隐保障、提问技巧训练不足,以及教师缺乏学习试用新工具的时间等。
调查亦显示,超过半数教师期望教育局推行6项措施,包括提供AI教学核心培训(72.5%)、制定学校数字教育发展策略(67.6%)、订定小学AI教育核心课程内容(65.3%)、建立不同学习阶段的AI素养架构(61.7%)、培育AI教学优秀教师(55.0%),以及增拨校本资源试用新AI工具(53.2%)。
学会倡主动设计适应AI时代教学模式

蔡曼筠认为,AI发展迅速,学生有必要于初小阶段「打AI素养预防针」,及早认识与AI相关的道德伦理议题,并希望优化现行的《香港学生资讯素养》学习架构,加入AI素养内容,使教师和家长在学生使用AI时具备足够的觉察力及警觉性。至于现阶段的资源是否足够推动AI教育,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学会主席陈瑞良表示,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校情,每间学校所得的津贴及资源都不同,但相信各校可按照自身发展需要调整资源分配。他强调,「我们不应只是等待AI改变教育,而是要主动设计出适应AI时代的教学模式。」
此外,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学会义务司库、佛教中华康山学校校长马中骏认为,学校在推展AI教育时,应同步进行家长教育。该校学生家长曹思雅表示,「极度同意用AI教学」,形容AI为「24小时不会睡觉的老师」,能随时、迅速地协助子女学习,减轻家长的压力。她指出,新加坡等地正积极全面地以AI推动教学,笑言其儿子于新加坡就读的堂弟,使用AI「已经比他(儿子)厉害」,因此认为本港学生具急切性学习AI,赶上社会发展步伐。曹思雅亦期望,学校和社会在教导学生使用AI的同时,也能指导家长如何有效运用AI,以配合子女的学习需求。
记者 钟绰盈
延伸阅读:
施政报告2025︱20亿元支援中小学数字教育 部分大学已表态会协助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