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若莲:料直资校非本地生不会短期内急增 预计明年推大学城概念发展纲要
发布时间:10:48 2025-09-29 HKT
今年《施政报告》提出多项措施,包括成立「留学香港专班」、放宽直资学校和资助专上院校招收非本地生等。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昨日强调,放宽直资学校招收非本地生不会影响本地学生入学机会,亦相信学校不会一下子大幅增加非本地生人数。至于北部都会区大学城发展方面,她透露相关小组已展开工作,会参考全球各地的大学城发展模式及成功经验,预计明年公布概念发展纲要。
强调不影响本地生入学
蔡若莲昨日在电台节目上,谈及放宽直资学校招收非本地生的政策时表示,直资学校曾表达希望能增加收生额,吸纳更多非本地生,她认为直资学校在课程、教学语言、收生机制或津贴模式等条件相对充足,相信不会影响本地学生入学机会。
她续称,考虑到课程、师资及配套等因素,相信学校会逐年递增非本地生人数,不会一下子大幅增加,「小学每班收到尽为33人,中学可收到41人,但课室容量达45人,所以直资学校可以用额差异,额外收非本地学生,不影响本地同学的入学机会。」
《施政报告》亦提到,各间资助专上院校的非本地生占比上限,将增至本地学额的5成。蔡若莲指出,院校不是马上用尽配额,而是逐年增收非本地学生,她重申有关调整不影响对本地生的资源,当局亦不会资助非本地学生,但院校需按自身条件考虑是否用尽配额。
北都大学城发展方面,蔡若莲表示相关小组已展开筹备工作,会参考世界各地的大学城发展模式及成功经验,而大部分院校已提交意向书,预料当局最快明年公布概念发展纲要。
她指大学城的3个板块各有重点,3批土地亦在明年起陆续可以发展,希望各院校考虑如何配合地块的策略定位,包括结合和配合北都发展、配合本港八大中心需要及国际教育枢纽建设等,而非只将原校舍搬迁到新校舍,「要考虑除了产业、配合当地发展外,院校之间如何合作。」
延伸阅读:施政报告2025︱8大非本地生人数上限升至50% 多间大学表示欢迎 非本地生料增至3.7万
冀院校配合板块策略定位
教育局将通过新成立的「留学香港专班」,协助招揽更多国际教研人才和学生。蔡若莲称会联系不同政府部门,联同院校一同到外地宣传「留学香港」品牌,特别是对香港认识不多、但具潜力的地区,如东盟及「一带一路」国家等。她指出,香港天然资源不多,故人才储备相当重要,为国家发展培育更多创科人才。她相信香港有5间百强大学、两文三语及东西汇聚等优势,对全球顶尖科研人才具有很大吸引力。
另外,教育局将在优质教育基金预留20亿元支援中小学的数字教育。蔡若莲解释,学生未来面对的是人工智能世界,故要学习人工智能素养、应用价值观、能力和态度,预计学校会将资金投放在软硬件,提升校园应用人工智能的环境及教学辅助等。
本报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