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教育|许冠文与中大医科生谈生死 拍《破.地狱》悟人生苦短 医学院院长:以正面态度面对死亡
发布时间:22:23 2025-09-29 HKT
为了向医科生提供生死教育,让他们将来懂得与病人及家属同行,香港中文大学(中大/CUHK)医学院今日(29日)于沙田威尔斯亲王医院赛马会公共卫生学院逸夫讲学堂,为医科生们举办「从上天堂到破地狱:医生与笑匠谈生死」座谈会,邀请了香港演艺界名人、主演电影《破.地狱》的许冠文,与中大医学院院长赵伟仁就生死进行对谈,并由中大医学院副院长(科研转化及创业)、肿瘤学系系主任莫树锦担任嘉宾主持。在座谈会上,3位讲者分享对死亡的看法,并探究生命的意义,借此提升医科生面对死亡时的心理韧性及培养同理心。
生死教育|许冠文:死亡的开始与身体衰亡没太大关系
赵伟仁表示,生死在医学上非常重要,惟就读医学院的年轻人没太多机会面对生死。适逢讲述生死的电影《破.地狱》早前上映,令中大医学院有灵感和契机举办是次座谈会。
谈到对生死的看法,许冠文称自己向来不是快乐的人,因为无法解答诸如「自己从哪里来」、「来到世上的意义」及「将来去到何处」等有关存在和生死的问题。直至拍毕《破.地狱》后,才领悟人生苦短,应「好好欣赏沿途风景和心爱的人,珍惜在世的日子,过得快乐便足够」。
华人对死亡比较忌讳,赵伟仁表示,虽然一般人不会思考死亡从何时开始,但人一出生就注定死亡。不过,他认为人要经历死亡,才令生命有意义,因为人会从此知道时间有限,才会用最大的努力去生活,让人生不致失去方向。
许冠文则提出另一个观点,认为假如沿途风景不再有意义,则是死亡的开始,与身体的衰亡没太大关系。他并向在座的医科生提醒,一旦医生与救人的天职距离越远,代表他已步入死亡。
生死教育|赵伟仁:医生应以正面态度面对死亡
至于与死亡的相遇,赵伟仁忆起初出茅庐时,在医院小儿外科遇上一名惨遭意外刺死的小女孩。当时心情难以平复,后来随着经验的增加,已经习惯了死亡。
不过,赵伟仁强调习惯并不等于麻木,医生应以正面态度面对死亡,才能正面影响病人。他亦认为,虽然医科生着重与病人的沟通,但许多也未曾面对过死亡,因此要有书本以外的经验分享,向学生做好身教。
生死教育|莫树锦:采乐观态度可感染病人
莫树锦亦认为,医生对待生死的态度,直接影响病人如何看待生死。假如采取乐观的态度面对,亦可以感染到病人。
赵伟仁以病人面对4期癌症为例,表示应该好好鼓励病人,「人生就如打牌一样充满未知,即使是再烂的牌,也要继续打,保持正面心态。」至于面对同样痛苦的家属,他会用医学角度跟家属解释清楚,并以同理心照顾家属需要,冀望能解开他们的心结。
生死教育|许冠文:生命最大意义为当中的回忆
许冠文亦分享一次与死亡最接近的经历。有次他在泰国沙滩浮潜时,在海中心遇上一条长十多呎的鲨鱼,并围着他越游越近。在那数分钟的生死时刻,他脑内闪现出数人的面孔,才知道这些人就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人。
在生命的意义上,许冠文称可以想像自己在太空上望回地球,地球只会是很细小的一点,最大意义是当中的回忆。只要曾经在这点像沙粒的地球上做过让人快乐的事,就已经很足够。而在《破.地狱》中,主角曾提到「生人都需要破地狱」,成为一时热话。许冠文认为生人的地狱为内心的执着,只要学懂放下,就能感到快乐。
记者:周倩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