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支援计划及早识别高危族 冀为中小企提供津贴
发布时间:03:00 2025-11-12 HKT
法例与劳保未承认「过劳」为职业病,有关注劳工权益的团体指出,需提高公众的「自保」意识。有机构为有需要的雇主和雇员提供心理健康支援服务,并期望政府为中小企提供津贴,以便及早识别高危打工仔,防止职场压力问题不断恶化。
对过劳致脑心血管病认知不足
工业伤亡权益会历年接触不少怀疑「过劳死」的个案,该会干事谢欣然指,许多死者家属不清楚何谓「职业过劳」,也未能完全掌握离世亲人的实际工时,甚至因为传统观念而放弃解剖。她指,早前一名电梯工人的猝死个案,超过一半网民不认同心脏病发猝死能获工伤赔偿,反映社会普遍对「过劳」及其与脑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认识不足,相信只有立法才能唤起社会关注,「说白一点,若出事的是自己,其实是有机会获赔,为何不看清楚关系便反对?」
谢指出,台湾有关指引有按社会发展而修订,2010年,一位年仅29岁的电脑工程师因长时间工作,终在家中电脑桌前倒毙,未被当时法例涵盖;其父母努力搜证及陈情,最终案件确立,促成法例修订。她认为,现时本港未有法例保障,有需要提高社会关注。
此外,打工仔身处高压职场,精神健康也备受关注,目前政府未有针对职场精神健康提供援助。香港基督教服务处的「雇员支援计划」涵盖全港近1300间企业、约100万名雇员及其家属。该服务处雇员发展服务临床心理学家梁祈安指,求助个案受情绪困扰,普遍有3大关注点,依次为工作、情绪及家庭相关,前者包括工作量过大、与上司或同事关系差,以及遭遇不公平待遇等。
该机构的研究及发展中心主任陈志慧博士补充,团队于2011年至2022年持续进行「香港打工仔身心健康调查」,评估服务成效,53.8%受访者在参与计划前,自评身心状态为「差」或「很差」,当中近60%在使用计划后转为「好」或「很好」。两人指出,现时仅大企业能负担同类服务,惟香港以中小企业为多,期望政府考虑为中小企提供津贴,协助企业提供心理健康支援服务,及早识别高危打工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