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5成半弱势家庭子女无零用钱 社协倡引入「多元匮乏」概念

更新时间:03:00 2025-06-23 HKT
发布时间:03:00 2025-06-23 HKT

  社区组织协会委托中大研究发现,近8成弱势家庭儿童及青少年同时匮乏3项或以上生活资源,逾5成半弱势家庭儿童及青少年更无零用钱可用。中大社会工作学系助理教授崔佳良表示,儿童要均衡成长与发展认知能力,不但靠食物、住宿等基本资源,亦需具备个人、教育和心理等发展空间。社协建议,政府应引入「多元匮乏」概念,以精准识别扶贫目标群组。
较易数码成瘾患抑郁焦虑
  中大社会工作学系在去年3月至今年2月,以问卷访问638名儿童及青少年,年介5至20岁,当中530人来自5类弱势家庭,包括㓥房、新移民、持双程证、综援或单亲家庭;其余108人则来自「非弱势家庭」以作为对照组。今次研究亦采用「16项物质与社交匮乏指标」,以反映受访者在衣物、学习资源、个人金钱、居住空间与社交参与等方面的资源可及性。
  研究发现,来自弱势家庭的受访者,56.3%人没有「每周可自由支配的零用钱」,换言之即「无零用钱」;32.9%人缺乏可连接网络的电脑设备,30.6%人缺乏适合温习或做功课的地方。社交生活方面,75.4%弱势家庭受访者无法「每年至少外游四次」,包括没有到本地主题公园、沙滩等地游玩;37.6%人无法「每月至少与家人或朋友外出一次」,如到餐厅用膳。
  崔佳良表示,相对一般儿童,新移民家庭儿童高2.9倍机会落入「高匮乏群组」;㓥房家庭儿童更高36.4倍机会落入「高匮乏群组」。她指,相对资源相对充足的儿童,「低匮乏群组」儿童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显著较低,亦有较高机会数码成瘾;「高匮乏群组」儿童更有较高抑郁和焦虑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