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漂月入1.5万自嘲「低过洗碗工」
发布时间:03:00 2025-11-13 HKT
近年越来越多内地年轻人来香港读书并留下来工作,有统计指现时这类「港漂」已达30万人,他们只身来港打拼,除了面对工作文化差异,理财上亦因香港百物腾贵,往往承受极大冲击。现年25岁的「港漂」黄小姐,完成研究生课程后留港从事文职工作,月入仅1.5万元,每月刚好只能应付衣食住行各类开支,她自嘲人工「低过洗碗工」,对前景感到困惑,不知道应否咬紧牙关继续留港,以等待获取香港永久性居民的身份,《星岛头条》找来理财专家为她解决理财疑难,建议她运用「622储蓄法」,摆脱「月光族」的状态。
黄小姐是一名港漂,来港完成一年研究生课程后,找到一份月薪1.5万元的工作,虽然已跟其他港漂「夹租」,但每月房租仍要5500元,加上每月基本餐饮、交通使费也近5500元左右,剩下的钱已所余无几,再花在一些基本娱乐、买衫等消费,每月也花光整笔薪金。她坦言,家人花了巨额金钱供自己攻读学位,毕业后薪水却低于香港月入1.6万元、甚至2万元的洗碗工,不知自己留港前景何在,以此生活水平换取香港身份证是否值得。
扣除强积金供款后,黄小姐每月实际收入14250元,刚好能应付衣食住行各开支,每月已没有多余钱可储下来,她期望有闲钱可储蓄,甚至进行投资。
针对黄小姐的「月光」情况,香港财务策划师学会副主席余硕衡认为,黄小姐薪金属于市场上正常的文科研究生的起步水平,而不是职业生涯的终点,理财方面应该作长远妥善规划。
短期先节流 中期宜开源
他建议黄小姐从日常开支入手优化,逐步实现从「月光」到「有得储」的转变。饮食上,可「自煮」与「外食」结合,这样每月能节省800至1000元,将饮食支出控制在3500元以内。浮动支出则需区分「必要」与「非必要」,平时可善用香港各区体育馆的康体设施,随时可较私营健身中心节省至少1500元。
针对香港生活成本较高昂,余硕衡亦提出另一个可行办法——深港双城生活模式,在香港工作,居于深圳高铁沿线如福田、深圳北,可进一步节省居住及日常消费成本。
除「节流」外,余硕衡建议黄小姐想办法「开源」,如可透过副业,中期实现每月增加2000至5000元收入,以突破当前收入瓶颈。他建议黄小姐善用其普通话优势,为在港的内地留学生提供租房咨询或学业辅导,时薪可达300至400元;也可创作自媒体内容,积累粉丝后通过广告、合作等方式变现。
应急基金及首期基金规划
在正职方面,黄小姐亦要设法提升待遇,文科毕业生起薪1.5万元属中等水平,若深耕教育、金融、大公司文职等前景较好的领域,1至2年经验后薪金可望升至1.8万至2.2万元,余硕衡说:「若现时行业薪金天花板较低,可考虑转职至公务员或国际学校老师,其中国际学校薪金累积10年后可达6万至8万元。」
对于黄小姐的理财目标是有闲钱可储蓄,余硕衡推荐她采用「622」或「631」储蓄分配法。以「622」为例,具体而言,60%的收入用于日常开支,当前黄小姐租金、餐饮、交通、浮动开支,合计1.11万元,占实际月入14250元的78%,因此她需逐步压缩至60%。
同一时间,她要将薪金20%强制作为储蓄,约2850元,优先用于储备一笔应急基金;剩余20%作为弹性资金,同样约2850元,用于应对突发小额支出,同时避免用信用卡「先使未来钱」。
考虑到黄小姐目前无应急储备,余硕衡强调应先储蓄3至6个月生活费,按压缩前每月1.13万元的必要开支计算,需储备至少3.39万元,防止因失业、生病等突发情况陷入资金困境。再考虑到黄小姐年龄情况,5年后或许需要考虑买楼,可早做打算,预留一部分储蓄用作「首期基金」。
投资方面,余硕衡建议黄小姐作为新手,应从「低风险、学经验」 起步,避免盲目投资。首先要管理好MPF这项「强制储蓄」工具。亦可开户尝试低门槛投资产品,短期储蓄可选择银行或保险的3至5年保证回报产品,年收益现时有3%以上,胜在风险低且收益稳定。她亦可开立港股或美股帐户,每月投入1000元月供基金或股票,注意需透过分散投资降低风险,避免因单只股票亏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