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康文场地增效益 拆墙松绑勿只重监管

更新时间:03:00 2025-11-24 HKT
发布时间:03:00 2025-11-24 HKT

  今年《施政报告》提出,在康文署指定设施引入市场营运模式,提供更多元的增值活动。包括探讨邀请市场以试点方式参与营运沙滩,希望像外国一些知名沙滩打造成水上活动热点,以至用作举办沙滩派对、婚礼及演唱会等。其他建议还包括在博物馆闭馆日出租场地举办商业或私人活动、开放更多场地供外界租用、推出收费旅客导赏服务和开发更多文创产品等。
通过增值活动带旺个场
  上述建议引起社会热论,有人质疑政府为求减少财赤,不惜将沙滩、博物馆等公共资产「变卖」。但更多人认为,只要不影响原有场地使用者的服务,有关建议不但可地尽其用增加库房收入,更重要是借助市场的商业头脑,通过相关增值活动「带旺个场」,提升原有设施的人流和使用率;同时向市民和旅客提供更多好节目、好去处,促进文体旅融合发展,在不兴建全新设施下增加经济与社会效益。
  不少港人游览过内地的新建文化设施,例如大型博物馆、歌剧院和展览厅后,除了对其崭新的硬件设计和广泛的科技应用感到赞叹,亦往往会被其极为丰富及市场化的增值服务吸引。包括多元化兼优质的特色餐饮,已超越一般贩卖纪念品的大量IP文创产品。除了刺激游人消费,补贴场馆营运开支,亦有助推广相关历史、文化或艺术项目,提升观众的体验和记忆,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一举多得。
  康文署上周公布了首批引入市场化营运的设施名单,公开邀请有兴趣机构提交意向书。其中8个场地新开放予外界举办商业或私人活动,包括位于尖沙咀的文化中心露天广场、中环遮打花园的休憩用地、启德车站广场、观塘海滨花园和北角油街艺术空间等,全部都位处市区或旅游区,交通方便,部分更拥有无敌海景,适合用作商业推广、企业活动、生日派对、「粉丝」见面会,以至小型演唱会等。
  此外,康文署亦计划开放辖下16个场地或设施,以供展示商业广告用途。当中包括极具地标特色的太空馆圆拱形墙身、面向维港的文化中心弧形外墙,以及新启用的东九文化中心半透明LED墙身等,全属面积大、位置好兼人流多的靓广告位。除了有一定商业吸引力,亦有空间让不同的知名企业、品牌和广告制作者发挥创意,增强相关设施的原有特色和知名度,甚或成为海内外游客的「打卡」、「出片」热点,协助推销香港旅游业和作为商业大都会的形象。
灵活变通  做好「促进者」
  要达致上述政策目标,关键是负责制订相关招标和营运条款的官员,必须扮演好「促进者」及「促成者」的角色,而不是像过往营运政府场地和管理外判服务般,只重监管而不顾成果。要主动为营运者拆墙松绑,解决困难,尤其涉及跨局、跨部门的审批,让营运者集中精力发挥其商业头脑与创意,而不是将时间浪费在「跑部门」申请各类牌照和批准。
  事实上,部分所谓新开放的场地,过往亦曾可按申请出租举办活动,但一般只限非牟利团体租用,想搞商业活动限制甚多,例如不准饮食或饮酒,不准收费和赚钱,甚至连水电供应也要自行安排,令许多申请者却步,底因是相关租金收入并非直接落入部门与官员的口袋。
  今次署方改为委聘专业营办商,以承包方式营运有关场地,包括负责向目标客户推广招租,自负盈亏,多劳多得,对方自然会想尽办法效益最大化,到最后市民、香港也能得益。期望署方在意向收集过程中,真正多听市场意见,灵活修改条款,以至按需求开放更多设施和广告位。谨记目标是将现有场地活化,切忌管得太严而无人问津,或很快又重新沦为「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