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全运曲终人散 深层意义远大于奖牌
发布时间:03:00 2025-11-22 HKT
首次在粤港澳举办的全运会曲终人散,香港承办的八个竞赛项目和一个群众赛事活动,以及协办的两个跨境项目,均能顺利举行,反映我们无论在基础设施,抑或在组织管理乃至资源调动方面,都是一流的。将来中央若多给机会,相信香港体育事业还可发展得更好。这一届全运会是难忘的,热血与激情交织,包括港将在内的全国健儿在赛场上奋力切磋,所呈现出来的,不止是为个人荣誉而拼搏的毅力,还有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全运会是我国竞技水平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是检视国家体育发展的重要指标,它最直接目的,就是促进国家体育的整体进步。对运动员个人而言,全运会是职业生涯的重要部分,跟其他顶尖选手同场竞技,有利于检视自身水平,并以此为基础争取突破,在将来取得更好的成绩。一些市民因张家朗在男子花剑个人赛取得铜牌而惋惜,但从积极的角度看,那何尝不是新赛季的强心针?可以说,全运会的经历,刻印着健儿成长的砥砺。
飞人坚持全运道别赢掌声
竞技场从来都是英雄地,狭隘的人只以金牌论英雄,但开阔者却会欣赏健儿的拼搏精神。出身广东的36岁「亚洲飞人」苏炳添,在男子4×100接力决赛仅以第4名完成,虽与奖牌无缘,却赢尽掌声。他说,因为不想无端端地、没有声息地跟大家说再见,所以坚持到了在家门口举办的全运会。没有将输赢看得那么重,却不令人觉得虚伪,他的真实情感,值得大家致敬。
当然,全运会的主角不限于各省市代表队,还有各省市的观众,他们不止是被动的旁观者,更是主动的参与者。只要看看赛事期间社交媒体的热度,特别是焦点选手上阵时的热度,大概可以明白这一点。国家举办全运会,背后必有提升国民健康与参与度的苦心。全运会不仅聚焦竞技体育,更带动了大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大家全情投入为健儿打气,热炽澎湃的欢呼喝采声,进一步推高社会对运动的热情,过程中还强化了「全国一盘棋」的意识,促进了地域文化交流,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这对于我国以昂扬的斗志应对内外挑战,必是有利的。
当前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全运会如何与民族复兴连系起来呢?我们认为,举凡开幕式的创意设计、场馆的智能化水平、赛事转播的技术创新,无不展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实际上这些都是「中国梦」的生动反映和呈现。一场全国性的体育盛会,令到抽象的国家概念变得具体而亲切,它发挥了凝聚社会的效用,大大增强了民族向心力,这是不能低估的。
湾区值得申办2036奥运
历时13天的全运会,至此划上圆满的句号。我们当然可以关注某省某市代表队取得多少面奖牌,也可关注某些帅哥美女运动员,但这些毕竟只属功利和显浅的层次,更重要的,是细味运动会所产生的情感共鸣。它不仅是体育盛事,实际上也是精神动力的重要源泉。
我们香港首次以承办城市的身份参与全运会,这是非常难得的经验。最近不少人提出大湾区申办2036年奥运会,此议甚好,倘能够成事,相信全体市民乃至整个湾区的民众都会万分雀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