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间医学院尘埃落定 长远规划尚须清楚交代

更新时间:03:00 2025-11-19 HKT
发布时间:03:00 2025-11-19 HKT

  经过三间大学一番争逐,政府终于批准科大筹建本港第三间医学院。接下来科大将自资20亿元,在清水湾兴建医学院综合大楼,预料2028年便会招收首批50名医科生,2032年开始实习。科大得以压过理大、浸大,除了所谓「策略定位清晰」和「全球视野广阔」,「财力雄厚」显然也是一个不小的原因。无论如何,花落谁家终于有了答案,肯定是好事一桩;不过,这远远不是整场讨论的终点,因为许多问题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人口老化医疗需求激增
  建立第三间医学院,当然要回应香港的长远发展需求,一定要有可预期的效益。当前香港社会面临的一大逼切问题,就是人口加速老化,连带医疗需求有增无减。据政府前年的医疗人力推算,在2030年、2035年和2040年,香港分别欠缺1570、1400和1200名医生。「医生赤字」的危机摆在眼前,如何解决?
  医管局近年积极在海外招聘港籍医生,港大、中大两间医学院亦已将每年学额增至合共590个,这些措施方向是对的。至于科大医学院,初期招收50名医科生,数量不算多。除非将来有扩大学额的打算,否则在帮助香港应对人口老化危机方面,贡献未必很大。医生够不够,是一个不能回避问题,因为它会影响市民对整个医疗体系的信心。
  当然,建立第三间医学院并不只是为了回应人口老化的危机,它还得为香港的创科发展(包括生物医药)而服务。说句公道话,落选的理大本身实力强大,因为它的物理治疗、职业治疗、放射治疗、言语治疗、眼科视光学、医疗化验科学、护理学课程都很有名。科大也有自己的卖点,其数据科学、人工智能、机械人技术都能回应当前的时代呼唤,特别是人工智能,假如广泛应用于治病救人,可谓功德无量。眼下的挑战在于,科技发展迅速,换代可能只是数月之内的事,相关的研究必然牵涉巨额投资。科大医学院有没有可持续的财务方案呢?如果有,它便可进行必要的技术研发,也可延揽顶尖学者,借以发展成为国际顶尖的医学院,否则,可能会走向平庸。后一个情况绝不是政府和市民所乐见的。
科大政府出资比例一比一
  在昨天的记者会上,政府官员提及按照科大的财务方案,未来25年涉及的基建项目、营运资金与政府出资差不多「一比一」。显然,政府打算将一半的财务负担「甩」给科大;换句话说,将来科大的筹款压力是不会小的。事实上,单是清水湾的「过渡期校舍」,已要耗资20亿元,将来迁入北都大学城,如何理顺正式校舍和其他必要开支的融资安排呢?关于这个问题,现在就要有全盘规划。
  建立第三间医学院绝对有必要,毕竟人口少过香港的新加坡也有三间医学院。但我们必须承认,筹建大型的医学基建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当中既有机遇,也有不少障碍。第三间医学院毕竟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再加上它的创科特性,实际上也关乎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和国际专上教育枢纽的长远发展定位。有见及此,无论政府还是科大(今天有记者会),应该多作解说,特别是要讲清楚关键细节,交代长远规划,如此方可给予社会大众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