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人才签证大门敞开 助力创科北都发展
发布时间:03:00 2025-11-04 HKT
昨日有多宗关乎香港创科发展的重要新闻。其一是金融科技周开幕,特首李家超致辞指出,连串活动汇聚了来自超过100个经济体的逾3.7万政商高层、800位演讲者和700间参展商,是香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金融科技盛会。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毋庸置疑,在金融科技发展方面亦于亚洲居首,现有1200间金融科技公司,按年增长10%。预计到2032年,金融科技板块的总收入将超过6000亿美元。
与内地抢人适可宜止免恶性竞争
其二是香港大学宣布成立「香港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出席仪式的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表示,研究所聚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天文与天体科研人员,除了加强香港作为国际科学中心的地位,亦有助强化香港与内地的新兴产业合作。研究所所长张冰透露,期望于未来5年每年至少引进一位国际学者,亦会与内地的大学、科研机构及创科企业合作,促进技术与人才的交流。
无论是发展着重实利的金融科技,还是天文、天体等前沿科学,汇聚人才都是成功的关键。最理想当然是吸引来自世界各地、包括内地的人才落户香港,长期在港工作、教学、研究、创业,以至定居。特区政府近年已推出多项相关措施,并于短时间内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然而,亦有部分外国和内地的人才,因为种种理由不愿正式移居或长期留港。即使有特朗普政府打压在美华裔学者与留学生的助力因素,香港亦不可能把他们全部抢走。与内地竞逐顶尖人才更要适可宜止,避免出现恶性竞争以至影响国家的科技及产业发展,但短期、定期来港则无任欢迎,同样可作出巨大贡献。现时大部分海外国家的人才短暂来港,近乎畅通无阻,但内地人才来港仍存在一些限制,尤其是非深圳、非大湾区的居民。
故此,国家移民管理局昨日公布10项有关便利移民和出入境管理服务的政策措施,便来得尤其重要。10项措施部分是针对港澳台人士与外国人,但至少有3项是专为香港而设,专门协助推动香港的创科产业和北部都会区的发展。
第一项措施是由明日起,在长三角、京津冀地区全域,以及全国所有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类似现时深圳「一签多行」的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新政策。在有关区域工作的内地杰出人才,包括科研、文教、衞健、法律及其他人才,可凭证明申请办理有效期1至5年不等,能多次往来香港或澳门的人才签注,每次停留不超过30日。
第二及第三项措施主要是助力北都,包括容许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的科研院所、科创企业等机构工作的内地人才,经备案后可获发3年有效签注多次往来香港,当中新兴、初创企业将获准首年免纳税额备案,并会对高新技术、高端制造等重点企业的备案人数予以倾斜。两地部门又会在皇岗/福田口岸,设置专供河套合作区人员使用的过境通道,为运输科研物资进出合作区的车辆开设绿色通道等。
做好把关「打假」防黑工
上述措施可便利那些没有香港身份证和并非长居深圳的内地科研人员,毋须每次来港、每次出入河套合作区都要重新申请签注。尤其长三角地区近年的创科产业发展亦相当蓬勃,并且与珠三角地区存在某程度的分工,有助香港汇聚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界别的人才。
特区政府与各间大学、企业和科研机构,必须尽快落实好、把握好有关优惠政策和机遇,同时亦要与内地合作做好必须的把关「打假」工作,杜绝假学历、假资历和假工作证明,防范人才签注遭到滥用,变成黑工来港捷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