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热扩散响警号 适度灭蚊防本地扎根
发布时间:03:00 2025-10-30 HKT
广东省夏天爆发基孔肯雅热疫情以来,录得零星输入个案的香港,近日终于确诊首宗本地病例。鉴于基孔肯雅热的死亡率低至千分之一,威胁相对有限,我们实不必过分忧虑。但大家亦不应掉以轻心——假如香港短期内出现大量本地感染个案,甚至演变成风土病,加重医疗系统负担,那确实会影响社会氛围,连带对年底举行的全运会和立法会选举造成干扰。目前政府已有不少应对措施,成效相当显著,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假如情况恶化,那自然应当适度发力,加强灭蚊防蚊行动。
个别城市过度防疫引起反效果
根据衞生防护中心的资讯,基孔肯雅热潜伏期为2至12天,通常为3至8天;患者会发烧和严重关节痛,可能也会肌肉疼痛、头痛、恶心、疲倦等。但由于它不像新冠病毒那样会人传人,加上绝大多数患者病情轻微,社会上没有太多担忧,这亦解释了广东若干城市在暑假期间曾经每日录得数以千计病例,当地民众却从从容容的原因。
真正紧张的当地政府,例如在江门,居然发生防疫人员擅闯民居强行消毒,甚至拆除容易滋生蚊患的老旧房屋等咄咄怪事,令人想起数年前的「动态清零」,不少民众对此亦颇感不满。当地政府之所以过度操作,关键原因是全运会举行即将,国家领导人将亲身视察,地方官员难免感受到「万万不可出乱子」的压力。然而,也许因为意识到过度作为可能引起反效果,江门当局最近发布了「防止和纠正疫情防控负面行为」的禁令,在一定程度上纠正错误。
那么,香港可以从广东省身上学到甚么?客观而言,迄今为止,香港疫情并不严重,这跟政府和市民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今年8月本港出现输入个案时,政府已主动派员到患者居住的屋邨一带清洁消毒,关爱队亦积极配合,向市民宣传防蚊讯息,派发蚊怕水、蚊贴等物资。尽管最近的确诊本土病例是一个警号,但目前我们尚未观察到疫情失控的风险,所以不应也不必过度反应,一切应以科学为本。
向居民传达清除隐患重要讯息
今届全运会破天荒由粤港澳三地合办,立法会换届选举则是本地政坛一件大事。为了确保两者顺利举行,同时也是为了维护公共衞生,近日特区政府已有不少具体措施,例如早前有佩戴防毒口罩、全副防护衣的工作人员进入发现本土病例的凤德邨,在该区「大阵仗」喷洒灭蚊剂;当局亦在凤德邨设医护站,为出现相关症状的居民作评估;衞生署则努力追纵源头,寻找尚未识别的患者。当然,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政府还可多做一些,例如持续在高危地点灭蚊,也可通过血清筛查,了解居民是否曾经感染基孔肯雅热,从而掌握地区感染情况有多严重。宣传教育也很重要,我们鼓励关爱队深入衞生环境较差的旧区,向居民传达必须清除蚊虫滋生隐患的重要讯息。
有传染病专家提醒,未来两周属关键,若再发现本地个案,对防蚊工作将带来更大挑战。我们并不希望上述情况发生,但如果不幸成真,那只能进一步升级灭蚊行动,这既是为了确保全运会和立法会选举顺利举行,也是为了防止基孔肯雅热扎根香港,为广大市民和医疗体系带来无尽困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