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乐园前景黯淡 若难转型应止蚀断臂

更新时间:03:00 2025-10-24 HKT
发布时间:03:00 2025-10-24 HKT

  海洋公园2024/25财年的总入场人次和总收入录得一成增幅,表现相当不俗,但整体亏损金额,却由7160万激增至2.75亿,主因是水上乐园表现持续不济,亏损近1.5亿。海洋公园是市民的集体回忆,加上它拿取巨额政府补贴,其经营状况自然备受公众关注,特别是开幕4年的水上乐园,是否出了结构性问题?园方和政府均应面对问题,积极寻找转型之道,看看可否「止血」。
上年度仅吸25万客
  水上乐园是在2013年动工兴建的,耗资近40亿。其实早于项目酝酿之初,社会已出现不少争议,有人甚至认为它只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大白象」。原则上,从发展旅游业的立场出发,推出新卖点,激发游客新需求,可谓理所应当。但事后检讨,水上乐园2021年开幕以来,在「吸客」方面确实交不出好成绩,而园方为了节省成本,甚至被逼在非夏季关闭7个月。数字上,水上乐园上年度共录得25万人次访客,远低于政府早年估算140万人次。说水上乐园不是海洋公园的资产,而是包袱,应该没有太多人反对。
  水上乐园表现差劲,原因很复杂,秋冬温度较低影响入场意欲、中产离港和旅客消费模式转变,都应该有关;更要命的是邻近地区也想分一杯羹,例如广州有一个主打恒温的「融创水世界」,澳门也有一个以太空为主题的「新濠影汇水上乐园」,它们的存在,必然分薄了水上乐园的客源。常言道「有竞争才有进步」,但在现实世界,没有进步,甚至被淘汰的例子更多。客观而言,水上乐园未能为海洋公园带来稳定收入,就连它的管理层也承认「距离止蚀还有一段距离」,残酷的事实就是这样。值得一提的是,政府2022/23年度以来,向海洋公园提供每年2.8亿元的4年补助,可以想像,若无政府扶持,园方的财务状况会比我们现在看到的差得多。更加逼切的问题是,明年政府停止资助后,怎办?
亏损蚕食海洋公园盈利
  有人批评海洋公园创新不足,但这个说法并不公允。事实上,它有许多发展计划,其中有不少即将落地,包括「香港老大街」、大熊猫馆、「树懒与好友」展馆将完成升级,而全新的历险主题园区,则预计将于2028年开幕。不断创造新卖点是主题公园的生存法宝,从上述例子可见,海洋公园的管理层显然明白此道理。但同样属于海洋公园编制内的水上乐园,处境却有点尴尬,因为找不到「发力」的方向。
  如果维持现状,水上乐园很可能亏损下去,继续蚕食海洋公园的整体盈利,所以应该尝试转型。舆论场上已出现不少建议,例如有人提出原地建一个滑雪场,也有人提出将水上乐园交给康文署管理,甚至直接关闭。目前,一切都处于讨论的阶段,很多细节都可以斟酌。建滑雪场,需要一大笔投资,值不值得?如果真的要建,有没有「新桥」可以胜过更具「性价比」的深圳滑雪场?这些问题非常关键,不可回避。
  水上乐园的表现远逊预期,乃客观事实。我们希望可以找到一个可持续的转型方案,为旅客提供一个消闲的好去处,这也符合「无处不旅游」的理念。但假如真的想不到好主意,或者虽有主意,却不符合成本效益,那么就应该及时止蚀,关闭水上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