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一钢琴家沈靖韬的时间音乐|以琴韵影响生命 一生与音乐同行

更新时间:09:00 2025-11-13 HKT
发布时间:09:00 2025-11-13 HKT

今年香港古典乐坛最大新闻,无疑是钢琴家沈靖韬勇夺2025年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冠军,成为首位于重量级国际钢琴大赛得到「世一」的香港钢琴家。旋歌高奏,沈靖韬获媒体争相报道,邀约不断,几场香港音乐会门票火速售罄,成为乐坛炙手可热的钢琴家之一。

除了演出,沈靖韬最新的动态是加盟国际唱片公司,远赴德国Emil Berliner Studios,在这个曾与郎朗、久石让、John Williams等知名音乐家合作的录音室中录制全新专辑《Timeline》。尽管新专辑只收录巴赫《夏康舞曲》这首比赛曲目,但选曲以德国乐曲为主,反映沈靖韬能够在比赛中突围而出的关键——对复杂音乐结构的理解。事实上,他在访问中形容音乐创作讲求逻辑和理性,情感表达只有合情合理才能让人理解。

沈靖韬还为专辑加入「时间」的概念,通过不同时期的乐曲,把音乐和时间的关系连结起来。专辑以巴赫《C小调触技曲》开始,其音乐主题原封不动地反复弹奏十七次,演绎了时间动与不动的可能;接着是四套布梭尼改编巴赫、布拉姆斯和萧邦的作品,这位深受德国风格影响的作曲家用其时代的技巧改编前人的音乐,本身已是一种时间对话;专辑最后收录葛利格仿十八世纪舞曲风格的《霍尔堡组曲》,这套乐曲多数演奏乐团版本,反而令人忘记钢琴版才是原版,沈靖韬特别选弹这曲,发思古之幽情,为精心策划的时间旅程划上句号。

沈靖韬对谈录 以琴韵影响生命 一生与音乐同行

自今年范‧克莱本(Van Cliburn)国际钢琴大赛夺魁以来,沈靖韬(Aristo Sham)的艺术旅程便如奔流不息的音乐长河。他将飞行当作漫步,在各大音乐厅间从容穿梭,让琴音在世界各地绽放。趁他十一月返港,与小提琴家陈蒨莹共谱弦琴对话之际,这只「音乐蜜蜂」终于得以暂停片刻,跟我们分享他对音乐境界的追求,对艺术传达的思索,以及生命与音乐相濡以沫的深刻连结。访谈终了,这位钢琴家令我们联想起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用生命影响生命》中的诗句:「请相信自己的力量,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因为相信你而开始相信自己。但愿我们都能活成一束光,绽放所有美好。」

十一月初的香港文化中心,沈靖韬与陈蒨莹的琴弦对话,让众位乐迷心潮澎湃。不仅因两位香港音乐家技艺精湛,更因他们演绎的音乐中蕴藏着深邃意境,令每位听者各有所得,虽感悟不尽相同,却总能在心弦留下久久不散的余韵。

当晚,沈靖韬指下的孟德尔逊(Felix Mendelssohn)《苏格兰奏鸣曲》宛如流动的画卷。第一乐章的琴音如风雨欲来,勾勒出苏格兰高地的苍茫;第二乐章似精灵舞动,音符轻盈跃动;至第三乐章,乐曲转向激昂,最终以灿烂琴音划破阴霾,引领听众走向光明。这不仅是音乐之旅,更是对生命历程的观照。

音乐探索之路

音乐有起落,一如人生,沈靖韬的音乐之路并非坦途。从「钢琴神童」到青春期的自我摸索,中二后他远赴英国求学,其后考入哈佛大学及新英格兰音乐学院修读双学位,主修经济与钢琴。「当时选择经济,某种程度是为了逃避抉择。」直至二十一岁,他才真正将钢琴定为毕生志业,「那时才明白,若不对未来许下承诺,便永远无法抵达音乐的至高境界。」

立志之后,挑战依然。2020年全球疫情肆虐,音乐会邀约骤然中止,他形容那是「演奏生涯的最低谷」。然而他未曾止步,反而踏上旅途,在较迟限制入境的巴西,感受节奏如何融入当地人的身体律动,他也将各种文化体验如海绵般吸收内化。「艺术是世界的映照,经历越丰富,艺术便越深厚。」

周游列国的经历让他接触多元文化,即便居家时光,他也沉醉于地图研究。「如同音乐,我钟情于探索结构中的隐性,地图正是这种表达的载体。」在他眼中,地图如同乐谱,每个符号都蕴含深意。「伟大的作曲家总能以最简洁的符号,传达最完整的意念。」他特别推崇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用极少的资讯,清晰传达乐曲意图。」

疫情期间,他潜心研习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对乐曲结构、思维乃至人性都有了更深体悟。「这些音乐,即使用一生钻研,仍能不断发现新意。」问及他理想中的钢琴诠释,如何让人重新发现乐章中埋藏的深意,甚至绽放全新的感动——如同葛伦‧古尔德(Glenn Gould)之于巴赫,阿图尔‧鲁宾斯坦(Arthur Rubinstein)之于萧邦——沈靖韬沉思片刻答道:「我们这些演奏者,终其一生追寻的无非是最深刻、最原始的声音。我钟情于情绪与结构的平衡……音乐的结构与逻辑,人性、讯息与表达,都至关重要。我渴望找到完美的组合。」

钢琴诠释哲学

作为音乐家,他区分两种创作状态:研究模式与表演模式。
「研究时如科学家,用放大镜检视每个音符;表演时则专注于如何最有信心地传达音乐精髓。」他以色彩形容琴声:「每个音符都拥有不同的色泽与质地。」他期盼听众能从他的音乐中感受到「某种东西」:「不必是特定的色彩或质感,但必须有所触动。感受到甚么或许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确有所感。」

作为乐迷,我们深深体会到,沈靖韬正不懈努力,「以音乐影响生命」!「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泰戈尔说,而音乐也像光,演奏者就是引领人们走向光明的同行者。

回顾音乐初心

对不少人给予「神童」的封号,沈靖韬不以为然:「从小到大,我从不认为自己是神童,只是在做热爱的事。」土生土长,三岁习琴,六岁作曲并考获钢琴八级,十岁夺得德国埃特林根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冠军。沉潜多年,二十九岁的他如今在范‧克莱本大赛摘下桂冠,让「钢琴神童」之名以崭新面貌重回大众视野。

然而他从不以天才自居,对「神童」称号亦淡然处之。「我向来不在意他人如何称呼,只专注做好自己。」如今阅历丰富的他,早已不是当年登台的小男孩,但今年九月的一场巡演,却让他重拾童年弹琴的纯粹。「在弹到浑然忘我、即兴发挥的瞬间,突然感受到八岁时的天真与治愈。」那一刻,音乐与他之间再无隔阂,「没有过度思考,只有纯粹的音乐。」回想与钢琴为伴的岁月,一切如此自然:「从没有人逼迫,我做每件事都有原因,不喜欢『因为要做而做』。」

孤独与灵感

虽然曾探索人生的其他可能,他最终领悟:「现场音乐的感染力,无可替代。」因此每场音乐会他都全力以赴,曲终人散后不仅筋疲力尽,心情更久久难平。「最孤独的时刻不是演出前,而是落幕后。」他微笑说道,当观众散去,他仍沉浸在音乐的专注状态,满怀分享的渴望,却无人可聊,「那几小时特别渴望交流,我会致电友人,延续那份连结,常常直到凌晨三点方能入睡。」

反而飞行时光成为他珍贵的「独处时刻」:「我偏爱没有Wi-Fi的航班,切断网络才能真正与自己相处。」某次飞行中,他临窗凝望云层,感受时间流逝,突然领悟「时间的趋向」,这个灵感催生了他的首张专辑《Timeline》:「那是一种人人都拥有、却又独一无二的感受,正是我想在专辑中呈现的。」

Aristo Sham《Timeline》

  •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7日
  • 专辑种类:CD

文:叶泳心、刘国业    图:汪旭峰、刘骏轩、环球唱片   场地提供:香港知专设计学院 V Music 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