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学童成大使 全城推动《我要赞佢》 推广赞美文化 培养正向思维
发布时间:06:30 2025-02-19 HKT
为推动赞美文化,培育青少年正向思维,为香港发放更多正能量,星岛新闻集团在今个学年,特别举办「《我要赞佢》『最值得表扬学生奖励计划』」,并在上周六假湾仔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嘉许礼,有近300名学生、家长、校长及教育界人士出席,场面热闹。当日有127名小学生获嘉许为「我要赞佢大使」,致力承传赞美文化,而不少获奖的学生均以心意卡表达谢意,他们最想「我要赞佢」的是父母和师长,因为没有他们的循循善诱,自己未必能获奖。
记者:陈艳玲、钟绰盈 摄影:苏正谦、叶伟豪、何健勇
星岛新闻集团去年邀请了45间小学作先导试点,推出「《我要赞佢》『最值得表扬学生奖励计划』」,以推动校园内外的赞美文化,结果反应超出预期,有近百间学校表示有兴趣参与,更获得众多城中名人一呼百应赞助奖学金。今个学年,参与的学校多达120间,数目经已倍增,而获奖的学生人数亦超过200名。星岛新闻集团希望这个具意义的计划,日后会覆盖全港中小学,鼓励更多学生推动赞美文化。
24/25学年上学期获《我要赞佢》最值得表扬学生共127人,来自64间学校(见附表),他们均获校长推荐,是在全人发展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除可获得由星岛新闻集团主席蔡加赞的亲笔签名奖状,以及由恒基兆业地产集团赞助的奖学金外,亦可成为「我要赞佢大使」。嘉许礼上周六举行,会场特别设有多个打卡位,如爱心树、「我要赞佢嘉许站」,更有「你今日赞咗未?」标语牌,提醒场内人士多赞美;其中在「我要赞佢嘉许站」,更鼓励学生留下赞美字句,或向身边人表达谢意。
感谢母陪伴 受赞成动力
当日记者访问了5名「我要赞佢大使」,就读爱秩序湾官立小学五年级的吴懿晴患有俗称「石头症」的罕见病,当受到碰撞时,患处会产生肿块,其后演变成骨头,让身体好像被骨头锁起,影响活动能力。虽身患顽疾,却无损懿晴乐天性格,开心时还会蹦蹦跳,她对记者说高兴可以获奖,最想赞的是妈妈,「妈咪常带我去比赛,参加不同活动时又照顾我。」懿晴妈妈则大赞女儿勇敢,肯尝试新事物,她最近更带懿晴试玩羽毛球和乒乓球呢。
就读九龙真光中学(小学部)五年级的曹幰葇,因有位当社工的妈妈,自小就获母亲教导要多赞美别人,常参与社会服务的幰葇,被校长赞赏善良仁爱,因此获校长推荐为「我要赞佢大使」。就读于东华三院港九电器商联会小学六年级的周俊华,被母亲赞是「小暖男」,俊华对记者表示,「前后左右的同学都很值得赞,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专长。」
另外2名获奖的「我要赞佢大使」,分别是就读北角循道学校六年级的姚颖贤,以及就读保良局何寿南小学四年级的赵子钰。颖贤是乒乓球健将,她指能够获得校长和老师的赞美,是她练习的动力。至于当日坐着轮椅领奖的子钰,原来在5岁时已患上罕见病,但因喜欢音乐,4岁半时已学习小提琴,常参加比赛并获奖,子钰坦言多谢母亲的陪伴,才可让她走得更远。
议员齐赞好 赞美启人心
当日有30多名校长及教育界人士出席嘉许礼,包括立法会议员邓飞及梁美芬、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副主席林泳施、教育评议会执委潘咏仪、保良局教育总主任(学前教育及小学)刘志聪、东华三院教育服务经理(中学及小学教育)李凯欣等,他们都指赞美文化值得全城推广。
被问及学校的「赞美」文化是否足够时,邓飞表示,虽然现时学校会在成绩表或毕业证书列出学生的优点和亮点,亦会为学生设立各种奖项,但目前学校并未有特定的赞美措施。他认为,「真正的赞美文化应该落在细处」,不应只赞美获奖或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学生有所改善、进步,哪怕只是一个好轻微的改善及进步,我们都应该透过赞美的方式,去鼓励他们继续前行。」
有多年大学任教经验的梁美芬形容,赞美是一条奇迹的锁匙,可以开启人心。她指为人师表,有责任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故对学生一定先说︰「Welldone!」她指不论对任何人,不要先否定,「当你赞美一个人,并相信他时,他就会变得积极。」
校园多赞美 学生建自信
上周六举行的「《我要赞佢》『最值得表扬学生奖励计划』」嘉许礼,大会亦邀请了30多名校长出席,不少校长都表示,其实学校都积极推动赞美文化,有学校甚至设计小册子,让家长及师生记录每周的好人好事或值得赞美的行为。至于如何推动赞美文化,有校长认为除学校外,亦需各界共同努力,推动正向教育。
爱秩序湾官立小学校长崔家祥表示,该校很认同赞美文化,他指学生吴懿晴虽然患上罕见病「石头症」,但她非常勤奋,更积极参与STEAM比赛及热心参与社会服务,因此推荐她成为「我要赞佢大使」。他指,该校很重视学生之间的互相支持与鼓励,因此特别设计了一本「快乐爱官小册子」,让家长及师生共同记录每周的好人好事或值得赞美的行为。他认为赞美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养分」,有助他们建立自信及培养抗逆力。
好事记录册 积极助抗逆
圣公会圣纪文小学校长马俊江则认为,不论学生的背景或能力,每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成功舞台」,学校的责任是透过赞美与鼓励,帮助他们找到并发挥自己的潜能。然而碍于中国人传统,部分家长认为过多赞美,会让孩子变得骄傲,因此不愿称赞孩子,他认为家长应让孩子在正向及欣赏的环境中成长,孩子才会懂得欣赏身边的人和事,学会自爱及爱人。
除了学校及家庭,浸信会天虹小学校长冯耀章表示,赞美文化的推动需要社会各界参与。他指,学童压力大,需要多推动赞美来解决学童精神健康问题,让学生保持乐观,积极面对挑战。李升小学校长余咏莉亦赞同,赞美文化应延伸到社会各个层面,让学生从小培养感恩之心与欣赏他人的能力,养成赞美的习惯,培养正向的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