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能医什么病(十七):腹痛|施卿卿博士

施小朋友今年9歳,但却深受腹痛困扰已有三四年之久。早前她和父母在中东定居,因腹痛曾服用过西药和各种中成药,但都只能暂时减轻疼痛,而不能阻止腹痛再次发作。今年暑假移居香港后施小朋友的腹痛加重,有1个多月时间每天都出现腹痛,每次持续半小时至半天不等,有时排便后可缓解但有时并未缓解,同时还伴有腹胀、胃口差、脾气暴躁,身高也较同龄人低。于是施太找了时间带女儿求诊。

我仔细把了脉,发现她脉燥,同时还有胆热、胃热的脉象。而在我帮她把脉的时候她皱著眉趴在桌子上,很明显当时正忍受著腹痛。检查她的腹部,主要是在肚脐下有压痛,其它的并无异常。一个小朋友反复腹痛数年不愈确实不寻常,再详细询问她的饮食习惯,原来自从疫情开始不久,施太为了增强小朋友的体质开始给她增加牛奶饮用量,而腹痛也是正在疫情期间开始出现的。

在掌握上述资讯的情况下我判断施小朋友腹痛的主要原因是延迟性食物过敏反应导致,也可以看作是积食的一种。由于她的脾胃虚弱,不能有效消化分解吸收牛奶等高蛋白的食物,导致身体出现过敏反应从而出现腹痛。来港后腹痛加重则主要是因为转换环境后压力增加,导致原有胃肠道的反应加重。于是我给她配了疏理气机的四逆散和温化水湿的苓桂术甘汤,让她即时服下。过了一会儿,当我在给她姐姐看病时,看到她几次走进来找姐姐说话,我知道她的腹痛应该减轻了,一问果然如此,同时再按肚脐下的压痛已经不明显了,这时大约是喝下中药后十分钟左右。我嘱咐施太帮女儿戒乳制品、鸡蛋、坚果、面食等常见致敏食物一段时间,同时也配了些药给她带回去。

一星期后施小朋友来覆诊,在这期间她未再出现腹痛,同时腹胀减轻,胃口也改善了。施小朋友又再服用了一两周药调理,至今腹痛没再复发。治疗有效主要得益于以中药疏通了身体的气机和水湿,同时她戒口一些可能致敏的食物截断了病因。

腹痛是一种相当常见的症状,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对于西医来说,腹痛是一个需要详细鉴别的症状:与腹痛相关的疾病相当多,其中最常见的腹痛是消化系统疾病,比如同时伴有随呕吐或腹泻的急性胃肠炎,又或者是便秘,这也是大部分人经历过的腹痛类型。但除此之外,还有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胃溃疡、肾结石、尿道感染、兰尾炎、盆腔炎、肠易激综合征等多种疾病都可能表现为腹痛,甚至包括内科、外科、妇科的一些危急重症比如胃穿孔、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胰腺炎、肠梗阻、宫外孕等也可能以腹痛为主要症状。因此遇到腹痛的患者时,医生需要结合腹痛的具体部位、病程长短、伴随症状、甚至需要做一些相关检查,经过鉴别诊断才能对症下药。

在中医来说,腹内有肝、胆、脾、肾、大肠、小肠、膀胱等诸多脏腑,同时有多条相应的经脉循行通过,因此腹痛可能涉及不同的脏腑经络。不过中医将各种疼痛的机理提练成一句话:“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前者是实证,后者则是虚证,二者的一个主要区别是前者按压时有痛感或者疼痛会加重,而后者按压时无痛感甚至疼痛能减轻。至于引致“不通”或“不荣”还有各种不同的病因,比如受寒、饮食积滞、精神紧张、气血虚弱等,需要仔细辨别不同的病因再给予相应的药方或针灸治疗。常用的腹痛用方有良附丸、大承气汤、保和丸、柴胡疏肝散、少腹逐瘀汤、小建中汤等。针灸对于腹痛常常有立竿见影之效,对于受寒引起的腹痛,患者甚至自己艾灸腹部就可能缓解疼痛,值得大家重视。

我自己则通常按患者脉息比来判断寒热虚实选用大柴胡汤或小建中汤进行加减,有关这两个药方如何选用可参考既往文章“旅行带什么平安药(二)”。像上文提及的施小朋友,虽然她胃口差、身高偏低,看起来有点虚弱,但仔细辨别,就会发现她的腹痛其实是“不通则痛”,是一种实证,因此治疗上也是以“通”为主。

农历新年将至,又到了走亲访友四处拜年的季节,大家欢聚一堂肯定少不了饮饮食食。但由于应节的食物通常偏于肥甘厚腻,进食较多则容易导致饮食积滞而出现腹痛,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春节大家在烹饪各种肉食时可以适当加点山楂、陈皮,鱼虾类则可以适当加点紫苏,也可以多煮点白萝卜以助消食,所谓“冬食萝卜夏食姜,不劳医生开处方”。假如万一饮食不节出现腹痛但程度较轻微,同时伴有腹胀、大便异常、舌苔厚,初步判断有食积的情况,则可以先试服保济丸、正露丸或脾胃丸这一类中成药并观察疗效。但对于腹痛较剧烈者还是建议前往急症室就诊,尤其是有高血压病、高胆固醇等长期病患的中老年人,如在天气寒冷时再进食较多肥甘厚腻则有诱发心肌梗塞的可能,而部分患者以腹痛为主症。另外暴饮暴食及饮酒亦有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这两种疾病均属于急重症需及时就医。同时大家要留意,由于腹痛相关疾病以消化道为主,因此忌口很重要,需戒煎炸、辛辣、生冷等食物,尽量保持饮食清淡。

最后,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恭祝各位读者乐享假日与美食,同时拥有健康与平安!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