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究竟是多喝水 还是少喝水?|徐大基中医师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夜晚饮水量经常有不同的见解。这看似不足挂齿,实则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不同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使得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而是要综合多种因素进行分析。

晚上宜少喝水的情形

原则上,适量多饮水对身体有利。但如有肾病、肾功能下降,平时有水肿,或心功能不全者,则不宜多饮水,有时还需要限水。

从减少起夜次数方面考虑。对于睡眠质量差者或者老年人而言,夜间频繁起夜会对睡眠造成严重干扰。晚上喝水过多会使夜间尿液生成量增加,从而增加起夜次数,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长期如此还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对于长者、行动不便者,夜间反复起身小便增加了跌倒骨折的风险,对于心脏功能差、血压不稳定的患者,导致心血管意外的机会增加。

如经常便溏腹泻的患者,要适当平均饮水,不可一次性饮水太多。为改善腹泻症状,则要适当减少饮水的量。但如果由于明显的腹泻而导致缺水则又要适当合理地补充水分。

晚上宜适当多喝水的情形

高血压患者夜间适量饮水可避免血液黏稠,保持血液循环顺畅,防止因血液浓稠而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有的晨起血压特别高的患者,晚上适当喝水对改善次日晨起高血压有些帮助。但如果合并有心功能不全等情况,则需要更谨慎控制饮水量。

夜间睡眠时血液流动缓慢,水分摄入过少会使血液更黏稠,易形成血栓。老年人、高血脂等血栓高危人群,夜间少喝水会增加心脑血管血栓形成风险,可能引发脑梗死、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

痛风患者由体内尿酸过高,尿酸盐于关节等部位结晶沉积所致。夜间多喝水可增加尿量,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液尿酸浓度。

肾结石形成与尿液中某些物质浓度过高析出结晶有关。多喝水可增加尿量,降低尿液中草酸钙、磷酸钙等成石物质浓度,防止其在肾内结晶。而且,充足尿液冲刷能将微小结石或结晶排出体外,减少结石形成和增大,较小肾结石或可因此自行排出。

泌尿系统感染时,细菌在尿路繁殖。多喝水能增加尿液生成,频繁排尿可冲洗尿道,清除尿路中的细菌和炎性分泌物,减轻感染症状、促进炎症消退。膀胱炎、尿道炎患者夜间适量多喝水,有利于病情恢复。

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血液处于高渗状态,会增加尿液排出量。夜间适当多喝水可补充因多尿而流失的水分,防止脱水,也有助于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另外,对于便秘患者来说,水分摄入不足会使大便干结。夜间少喝水,经过一夜,肠道会进一步吸收粪便水分,使其更硬更干燥,难以排出,加重便秘症状,长期可引起腹胀、腹痛、肛裂等,影响生活质量。

睡前饮水量建议及夜尿问题

正常成年人每天饮水量约 1500 - 2500 毫升,但会因体重、运动量、环境温度等个体差异而不同。炎热环境或运动量大时,出汗增多,失水量大,饮水量需相应增加,可达 2000 - 3000 毫升甚至更多,以维持身体水平衡。

一般人群睡前 1 - 2 小时可饮 100 - 200 毫升水,既能补充夜间身体代谢所需水分,又不致因水分过多而频繁起夜。若有夜尿问题,也不宜完全不喝水,可适当减少睡前饮水量,如控制在 50 - 100 毫升,并在睡前排空膀胱,减少夜间起夜次数。若患有痛风、肾结石、糖尿病、高血压等需要注意夜间水分平衡的疾病,则应根据自身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适量饮水,同时采取措施减轻夜尿对睡眠影响,如睡前避免摄入咖啡因、酒精等有利尿作用的物质。此外,肾功能衰竭患者,适当多喝水有助于降低尿素、肌酐等指标,但饮水过多可能引起水肿。因此,需采取折中的方法,以不导致水肿为原则适当增加饮水量。

夜间口渴汤水

雪梨百合白木耳水

取雪梨 1 个,去皮去核切成小块;百合 15 克,泡发好;白木耳适量,泡发后撕成小朵。将三者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 20 - 30 分钟左右即可。

 

以上资料供参考,如有需要可咨询注册中医师。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