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中医药调养乙肝带菌者|徐大基中医师

在当今社会,乙型肝炎带菌者颇为常见。乙肝带菌者,即身体携带乙肝病毒,但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当乙肝带菌者的 HBV DNA 定量超标时,一般考虑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但如果肝功能正常,也可考虑中医药治疗。有时也可采用中医药配合治疗。

中医认为,乙肝带菌状态多与湿热疫毒内侵、正气不足有关。湿热疫毒之邪侵犯人体,留滞于肝脏,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气血不畅。而正气不足则难以抵御外邪,使病情缠绵难愈。

中医药调养乙肝带菌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辨证论治。中医将乙肝带菌者分为不同的证型,如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等。针对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肝胆湿热型表现为口苦、胁痛、黄疸等症状,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肝郁脾虚型则有胁肋胀痛、腹胀、便溏等表现,治以疏肝健脾;肝肾阴虚型可见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口干等症状,治疗当滋补肝肾。

其次是中药调理。许多中药具有保肝、抗病毒、调节免疫等作用。例如,黄芪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改善肝脏微循环的功效;茵陈、栀子等清热利湿药能有效清除湿热之邪。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的使用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用药。

此外,中医还强调生活方式的调整。乙肝带菌者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上,应清淡易消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同时,要戒烟限酒,减少对肝脏的损害。保持心情舒畅也非常重要,避免情绪过度波动,因为不良情绪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

中医药调养乙肝带菌者通过辨证论治、中药调理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品质,延缓病情进展。但需要强调的是,中医药治疗乙肝带菌者应与现代医学的检查和治疗相结合,定期复查肝功能、HBV DNA 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中药汤水:山药薏仁扁豆汤

材料:山药 30 克、薏仁 30 克、白扁豆 20 克、红枣 5 颗。

做法:将山药去皮,洗净,切成小块。薏仁、白扁豆洗净,提前浸泡 2 小时。红枣去核,洗净。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放入薏仁、白扁豆,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 30 分钟左右,至薏仁、白扁豆熟烂。加入山药块、红枣,继续煮 20 分钟左右,至山药软烂即可。

更多文章